第一卷 第4章 黑市探路,巧遇“山狐狸(3 / 5)

加入书签

心满意足地去公社革委会办其他事,嘱咐他们晌午在公社门口的老李头馄饨摊集合。

    赵大山看着王有德走远,掏出烟袋锅点上,嘬了一口,低声说

    “长青,这价……压得狠了点。”

    李长青笑了笑,低声道

    “山叔,第一步,稳当最重要。搭上苏主任这条线,以后才好说话。”

    他目光投向公社大院旁边那条僻静的小巷,那里人影绰绰,有些不同寻常的动静。

    “山叔,您先去摊上歇歇脚,喝碗热汤暖暖身子,我随便转转,认认路,一会儿就回来。”

    赵大山人老成精,立刻明白他想去探探“自由市场”,眉头微皱,低声叮嘱

    “那你小心点,公社也有市管会的人巡逻,抓着了就是投机倒把,麻烦可不小。”

    “放心,山叔,我心里有数,就看看。”

    李长青点点头,拉了拉旧棉帽的帽檐,缩着脖子,混入了街上稀疏的人流。

    那条小巷子果然别有洞天。

    虽然没人敢明目张胆地摆摊,但墙角边、屋檐下,三三两两的人或蹲或站,低声交谈,眼神警惕,手里飞快地传递着东西。

    有拿鸡蛋、山鸡换粮票、工业券的,有拎着自家织的土布换盐换煤油的,也有揣着用布包好的药材、皮子寻找买主的。

    空气里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又充满生机的气息。

    李长青不动声色地慢慢踱步观察着,他的目光很快被一个穿着打补丁但洗得干干净净的蓝布罩衣的中年妇女吸引。

    她面前放着一个盖着布的背篓,正跟一个干部模样的人低声讨价还价,隐约听到榛蘑、松子的字眼。

    那妇女约莫四十岁年纪,眉眼精明,颧骨略高,嘴唇薄,说话语速飞快,却带着一股子爽利劲,不像一般农村妇女那么怯生。

    等那干部模样的人走后,李长青凑了过去,低声问

    “大姐,这榛蘑咋卖的?”

    妇女抬起头,迅速打量了他一下,见是个半大小子,虽然穿着破旧,但眼神清亮沉稳,不像瞎打听的,便利索地说

    “自家在阳坡口采的,已经晒干了,五分钱一把。松子是一毛五一斤,都是新货。”

    李长青心里快速盘算,这价比供销社收购价高,但比供销社零售价和黑市正常价低,属于二道贩子的收价。

    “大姐,您这货成色不错,要是量再大点,品相都像这样的,比如有个十斤二十斤的,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