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4章 黑市探路,巧遇“山狐狸(2 / 5)
苏建国闻言放下缸子,手法老练地解开桦树皮。
当那株芦碗紧密、须根纤长、形态饱满的老山参完全显露时,他眼神猛地亮了一下,但迅速恢复了平静。
他拿起桌上的放大镜,仔细审视着芦头的环纹、艼帽的形状、皮色和铁线纹,手指轻轻捻动须根,感受其韧度。
“嗯……”
他沉吟片刻,放下放大镜
“品相确实不错,五品叶,芦头紧凑,纹深色老,须条清晰不断,是有些年头了,算得上特等品。”
他目光转向李长青,带着一丝审视
“小伙子,运气不错。鹰嘴崖那地方,可不太平啊。”
李长青微微躬身,态度不卑不亢
“苏主任,运气是一方面,主要还是靠大山叔经验老道,领路把舵,不然我也找不到地方。”
苏建国点点头,对王有德说
“按特等参的收购价走,今年县里的标准是……”
他翻了下桌上的文件
“一百二十元。另外,给咱们小河村生产队记一百个工分。”
王有德脸上顿时笑开了花,连声道谢。
一百二十元!在1970年,这相当于一个壮劳力小半年不吃不喝的收入了,绝对是一笔巨款。
然而,李长青心里却跟明镜似的。这价格,比起这株参在黑市上的真正价值,简直是天壤之别。
他记得前世模糊的信息,这样品相的野山参,在南方某些渠道,价格能翻上十倍甚至更多。
但此刻,他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感激
“谢谢苏主任!这笔钱和工分,可真是解了咱们生产队的燃眉之急!”
手续办得非常快,钱和工分条子都交给了王有德。
临出门前,苏建国像是随口问了一句
“长青同志以后有啥打算?还继续跑山?”
李长青心念电转,知道这是留下印象的好机会,恭敬地回答
“苏主任,跑山是咱山里人的本分。我就琢磨着,怎么把咱长白山这些好东西,让更多人知道,也能给集体多创造点价值,不辜负您的关心。”
苏建国若有所思地看了他一眼,没再说什么,端起搪瓷缸子吹了吹气。
从供销社出来,王有德揣着巨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