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以国师之名造福百姓(2 / 3)
bsp; 但这正是她想要的。只有站得足够高,才能看得足够远,才能拥有足够的筹码,去下一盘更大的棋。
她轻轻呼出一口气,眼神重新变得坚定而锐利。
国师的舞台已经搭好,好戏,才刚刚开场。
接下来,就是得国师预言者,得天下了。
但她在进行下一步计划前,要先拿到百姓的呼声。
她如今是名正言顺的天耀国师,拥有开府建牙、直达天听之权。她将目光投向了京城内外那些衣衫褴褛、食不果腹的流民。
国师府门前,巨大的“施粥棚”立了起来,不同于以往官府或寺庙的施舍,粥棚前悬挂的旗帜上,鲜明地绣着“国师恩泽”四个大字。
苏清言下令,每日定时供应稠粥和馒头,确保老弱妇孺优先。
她甚至亲自到场巡视,看着面黄肌瘦的百姓捧着热粥,眼中重新燃起希望的光,她心中那份属于现代灵魂的恻隐,才稍稍得到慰藉。
“是国师大人!是国师大人给我们吃的!”孩童稚嫩的声音在人群中响起。
“活菩萨啊……国师大人是活菩萨转世!”老妪含着热泪喃喃自语。
消息如同春风,迅速吹遍了京畿之地。
无数流民闻讯而来,“国师苏清言”仁德之名,开始以最直接的方式,深入民心。
但光是施粥,只能解一时之急。
苏清言深知,必须让流民有安身之所。
她以“观察星象,需清净之地修筑观星台以利国运”为由,向皇帝请旨,划拨了京城外几处闲置的官地和荒废的营房。
随后,国师府出面,组织青壮流民,以工代赈,清理废墟,搭建简易却坚固的棚屋,形成了井然有序的“安民坊”。
每个家庭都能分到一处遮风避雨的容身之所,虽然简陋,却远比露宿街头、冻死饿死强上百倍。坊间道路被简单平整,甚至还挖掘了排水沟,以防瘟疫。
“安民坊”建成后,苏清言并未停下。真正的安定,在于让百姓能够自食其力。
她再次上奏:“陛下,京城内外多有荒地,闲置可惜。安民坊中多有壮劳力,无所事事易生事端。不若由朝廷提供种子、农具,组织他们开垦城外荒地,所获收成,部分上缴国库,部分归其自身所有。如此,既可增国家粮储,亦可安流民之心,使其渐成编户齐民,实乃一举多得。”
同时,她还利用国师府的经费和影响力,招募流民中的工匠,组建了修缮队,承接一些官府的土木工程,如道路、沟渠的维护等;组织妇女进行纺纱、织布等手工艺制作,由国师府统一收购,补贴家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