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初查科技案迷茫(1 / 3)

加入书签

    赵亮盯着屏幕,眼睛发涩。他把本地备份的日志拉到第七遍,时间轴上的节点像被橡皮擦抹过一样,干净得不正常。三次调取操作,全都发生在凌晨三点十七分,精确到秒,可记录本身却像是套了三层壳。第一层是系统自动生成的时间戳,第二层是服务重启的日志覆盖,第三层——是加密。

    他试过剥离时间偏移,用最原始的手动比对方式,把每一次“同步服务重启”的前后三十秒逐帧拆解。终于发现异常:真正数据导出的时间窗口,只有四秒。03:17:08到03:17:12,不多不少。四秒内完成批量调取、传输、IP注销,整个过程像被预设好的程序精准执行。

    他翻出技术科的权限管理手册,查“admin_sync03”这个账户的原始注册信息。页面跳转失败,提示“该账户为系统级服务账号,不对外开放查询”。他转而调取审批链备份,却发现所有涉及跨区协查特批的操作,都没有留下电子签名或审批人ID。不是遗漏,是根本不存在。

    他抬头看了眼墙上的挂钟,十点二十三分。距离郑宇轩要求交出时间轴的时限,已经过去两个多小时。他没交,也不敢交。不是没完成,而是完成之后,他更清楚地意识到——他们查不动了。

    电脑右下角弹出一条消息,是技术科的自动警告:“检测到非常规日志解析行为,本地逆向分析可能违反网络安全管理条例,请立即终止操作。”他盯着那行字,手指悬在键盘上方,迟迟没动。他知道,再往下挖,就得动用非授权工具,而一旦被系统标记,不只是他会被停职,整个专案的暗查通道都会被掐断。

    他合上笔记本,起身走向法医实验室。

    林悦还在。她坐在操作台前,平板上的基因序列图谱像一串串看不懂的密码。屏幕上并列着三组数据,来自不同医院、不同时间出生的早产儿,STR位点的重复率高得离谱,但这种重复又不符合任何已知遗传模式。她试了三种聚类算法,结果都是一堆散乱的点,看不出规律,也找不到源头。

    赵亮站在门口,没敲门。林悦抬头看了他一眼,没说话,只指了指白板。

    上面写着三行字:

    “为何集中于X染色体短臂?”

    “HLA配型是否为目标?”

    “是否存在表观遗传修饰痕迹?”

    字迹比平时用力,笔尖几乎划破了白板。赵亮一眼就看出,这不是在提问,是在挣扎。问题越具体,越说明她已经走到了现有知识的尽头。

    “你看出什么了?”他问。

    “看不出。”她摇头,“这些基因型像是被筛选过的,但筛选标准不是疾病,不是血缘,也不是地域。它不符合自然生育的随机性,可我又找不到人工干预的痕迹。没有基因编辑的切口信号,也没有克隆的端粒异常。”

    “会不会是某种配型库在收集样本?”

 &nbs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