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与雨后小故事(2 / 7)
的时代。
三,唐代穿着及拓展。
答:除大臣进宫上班、官吏当值、皇帝视朝、祭祀等工作、严肃场合,很随意。臣民穿的圆领袍,戴的幞头,皇帝也适用。男人的衣服女人也能穿。黄衣服,皇帝能穿,他妻妾也能穿。女人穿武士戎服,穿胡服、戴幞头、踏乌皮靴,见过没?
一想到古代,女人就是穿裙子,刻薄印象了。
唐代宫廷妃嫔、女官,跟外朝官吏一样,也有官服、祭服、朝服等制服。
地位没大伙想象中的那么低。
唐朝男人都不觉得有它,怎么还有后人接受不了?
看到天水郡夫人在宫里当枢密使,居然产生了应激反应…
那我要告诉你,唐代内教使、内给使、内文学博士、中律令(主持宫廷司法)、赞拜官(相当于外朝通事舍人、尚书谒者)、乐悬令、御衣使、膳食使、鸡食使、辟仗使等北司官职也多有女人担任,是不是更接受不了…
我喜欢陕历博馆整理出版的几本考古学成果。陕博日历、陕博册、唐壁画、唐遗宝、半壁江山,对唐代的生活、艺术介绍的挺清晰。还有一本书,是大同学者闫亮的《唐代冠服图志》。几本搭配食用,对唐代的印象就立体了。有孩子的读者,可以买来给小孩看看。
四,枢密使。
答:先说结论,和宋朝的枢密使是两个东西。首先,中唐以后中央政治模式是——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总专军政,内外事务,无所不统,无所不管,决策、审核、执行三权合一,负责统率朝廷干活。为防止专权,一般同时至少有两个宰相以上。
具体划分到事务上。
会有一名威望最高的宰相,加太尉或司空、司徒三公衔,以之单独分管度支、盐铁、租庸、铸钱、税收、转运等各项财政工作,兼领监修国史,主持实录、列传、起居注。兼领太清宫使,领导礼乐祭祀。财、史、祭就是这个宰相的工作中心与重心。
很显然,这个人做不到天天在皇宫、在三省、在长安。风里雨里,行踪不定。
剩下的宰相,主持三省、朝廷常务。加“判度支”者,就要帮忙协助处理度支司工作,称勾当度支使。加“判三司”者,则协理度支、户部、盐铁转运事务,可以视作是三公宰相的副手。
宰相都很忙,圣人要见他们,怎么见呢?答:挑时间约见面。
接着,这几位宰相,会把自己处理的各种事按性质以状、制、表、书、文、诏、奏、意等八种格式上报中朝。接着,枢密院接收卷宗,对其进行整理分类,然后拿给皇帝。行则行。不行则打回复议。
按制度,都需要皇帝一一过目。但事实上,皇帝根本忙不过来,大多是走个流程,看都不看或草草一看,就盖章转回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