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御前机锋(3 / 3)

加入书签

。”

    萧云墨这番话,既点出了顾言之行为的不合规之处,又为其动机和初步效果做了辩护,更重要的是,将问题的核心从“是否违规”提升到了“是否利国利民”的层面,并且暗示了贸然处置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逻辑清晰,立场看似中立,实则巧妙地维护了顾言之,也维护了国债新政的继续推行。

    邹聪张了张嘴,还想再辩。

    沈清弦却已抬手制止,她看着萧云墨,眼中闪过一丝极淡的、难以察觉的波动,随即恢复平静。

    “摄政王所言,老成谋国。”沈清弦的声音在大殿中传开,“顾爱卿在青阳,是功是过,是能是庸,不应只听言辞争辩,当以实效论之。朕意,青阳堤坝工程,继续由顾言之负责,一切依其计划进行。待工程完毕,验收合格,再行论功过赏罚不迟。”

    沈清弦目光扫过全场,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仪:“在此期间,若有再以风闻弹劾、阻挠工程者,朕,不吝以妨害国事论处。”

    “退朝!”

    皇帝一锤定音,结束了这场御前机锋。

    百官心思各异地行礼告退。邹聪脸色铁青,却也无法再言。工部尚书暗自摇头。赵文渊捋须不语。

    萧云墨随着人流走出太极殿,冬日稀薄的阳光照在他玄色的王袍上,泛着清冷的光泽。

    萧云墨知道,自己今日的表态,等于正式在国债这件事上,站在了皇帝这一边。

    这与他最初的计划,已然不同。

    而促使萧云墨做出这个决定的,除了对顾言之能力的些许认可,更多的,是对御座上那个身影愈发浓厚的探究欲。

    萧云墨想看看,在沈清弦的坚持下,这条不一样的路,究竟能走多远。

    沈清弦回到御书房,看着窗外萧瑟的冬景,轻轻吐出一口气。

    萧云墨今日的支持,在沈清弦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这位摄政王,似乎并不像她最初设想的那般,是完全的阻碍。

    朝堂上的风波暂时平息,但沈清弦知道,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青阳的堤坝,必须成功。

    这不仅关乎水患治理,更关乎沈清弦能否在这皇权与相权交织的迷宫中,真正踏出第一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