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9、儿歌(5 / 5)
p; 说完,将诉状投入箱中,叩首三下,蹒跚离去。
楚恒沂走出树林,默默走到铜箱前,亲手取出了那张纸。他展开读罢,双目赤红,随即撕下龙袍一角,蘸墨写下批语:“此案必查,涉事者无论官职高低,皆斩不赦。钦此。”
他命人将批语复印千份,张贴全国。
当晚,他再次梦见母亲张氏。这一次,她不再苍白虚弱,而是站在阳光下,微笑着对他挥手。远处,良王骑马而来,身边多了个穿僧衣的少女,正是明心。他们并肩而立,望着他,齐声道:“孩子,你活得比我们更长,也更好。”
醒来时,东方既白。
楚恒沂起身穿衣,提笔在《起居注》空白页写下一句话:
**“帝王之责,不在高坐金銮,而在俯听蝼蚁之声。”**
然后加盖玉玺,命史官录入国史。
这一年秋天,长宁公主明心提议创办“慈幼局”,收养战乱孤儿与弃婴,教以识字、耕织、医术。楚恒沂全力支持,拨出皇家园林一角改建学堂,并亲自题写匾额:“育才堂”。
开堂之日,他站在门口迎接第一批孩童。最小的不过五岁,最大的十二,皆衣衫褴褛,眼神怯懦。他蹲下身,牵起一个瘦弱男孩的手,轻声问:“你叫什么名字?”
男孩摇头。
“那你想要个名字吗?”
男孩点点头。
楚恒沂想了想,说:“就叫‘念安’吧。心有所念,终得平安。”
男孩重复了一遍,忽然咧嘴笑了。
那一刻,楚恒沂忽然明白??
他所重建的,不只是一个王朝,更是一种信念:
即使黑暗曾吞噬光明,只要有人愿意点燃火种,春天终会回来。
夜复一夜,星移斗转。
金殿销香,余烬未冷;
龙袍加身,步履不停。
他知道,这条路没有尽头,
但他亦知道??
他从未孤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