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5章 火红年代空装破晓之徵(4 / 4)
的计算机,通过最新发射的卫星通讯与西山总部保持实时连线。
远处传来沉闷的雷声,仿佛大地在为这场艰苦卓绝的战斗擂鼓助威,而计算机屏幕上跳动的代码,就是他们最坚实的鎧甲。
当第一缕晨光刺破云层时,肖镇的实验室亮起了刺眼的白炽灯。
新型合金叶片在电子显微镜下闪烁著奇异的光泽,他屏住呼吸,將叶片缓缓推入高温炉。温度表的指针开始跳动,1500c、1700c、1900c......当数字突破2000c时,一旁的“天河一號”计算机发出清脆的提示音,监控屏幕上的各项参数稳定如常。
“成功了!”助手们欢呼著拥抱在一起,肖镇却站在原地,望著炉內通体透亮的叶片,眼眶渐渐湿润。
这一刻,所有的不眠之夜、所有的失败与坚持,都化作了手中这块能承受极端高温的金属奇蹟,而我国领先世界的计算机技术,正是这场胜利的幕后功臣。
与此同时,西南风洞工地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经过无数次调整与试验,第一座高超音速风洞终於成功启动。
当马赫数达到5的那一刻,整个山谷都在颤抖,巨大的声爆云在空中绽放,宛如一朵盛开的银色朵。
而控制室內,我国自主研发的计算机系统正精准监控著每一个参数,確保风洞运行万无一失。
在嗡嗡嗡的年代,这些怀揣著梦想与热血的科研工作者们,凭藉著领先世界的电子计算机技术,以及无畏的勇气和智慧,在荆棘中踏出了一条通往未来的道路。
他们的故事,如同夜空中最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共和国航空事业的漫漫征途,也向世界宣告:中国,在科技的赛道上,已经遥遥领先 。
同一时间的1966年的12月,江南地区的冬天还是很冷,金陵孝陵下的卉学校里很热,任我行也揉著眼睛看完第一版通用综合航电系统后,反覆確认三遍才抓起红色按键电话打给了自己导师:“肖老师我是任我行,您什么时候有空来看看最新的精油萃取工艺,我感觉特別香。”
“后天中午到,去秦淮河那家老店弄点盐水鸭哈,老师好那一口!”
“好的,我给你买3只吧!”任我行说到
“那最好不过,让郭林也从粤州带点胎盘来最好,你通知他吧!”肖镇突然说道
“哈哈哈,粤州特產哈好的,听说那边好温暖的!”……
这些都是暗语,西山基地肖镇掛了电话对一旁的萧澈说:“今晚就去江南折去。你们20个人都去,肖老师教点新东西给你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