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5章 火红年代空装破晓之徵(3 / 4)

加入书签

“提高电弧炉功率!”他衝著操作台大喊,飞溅的钢在防护服上烧出星星点点的痕跡。

一旁的“天河一號”计算机实时记录著合金成分变化数据,屏幕上跳动的数字不断刷新著材料性能的极限。

当温度表突破1900c时,观察窗突然蒙上一层白雾,助手惊呼著要切断电源,却被肖镇死死按住:“別动!这是材料相变的临界点!计算机,启动三维建模程序!”

在西南腹地,小海站在乌蒙山脉的悬崖边,脚下是深不见底的溶洞。

爆破队的红旗在风中猎猎作响,导火索燃烧的青烟蜿蜒成诡异的曲线。“三、二、一——起爆!”惊天动地的轰鸣中,碎石如雨点般坠落,惊起漫山飞鸟。

小海抹了把脸上的尘土,望著烟尘散尽后露出的巨大岩壁,打开隨身携带的可携式计算机,虽然它有35斤重不过这已经属於黑科技范畴了,宝安半导体出品,不对外发布,输入现场勘测数据。

几秒钟后,屏幕上生成了风洞初步设计的三维模型,他对著对讲机喊道:“把参数传给京城总部,让肖院长看看是否需要调整!”

与此同时,京城某保密车间內,萧澈和20名技术工具人正带著技术人员围绕“天河一號”展开紧张的升级工作,这些是肖镇带的博士小牛。

不同於国外笨重的计算机设备,我国自主研发的机器体积小巧,性能却更加强悍。

曾明盯著屏幕上跳动的代码,兴奋地说:“组长,按照肖老师给的优化算法,我们的计算机运算速度又提升了15%!”

“不够!”萧澈咬开烙铁的电源线,“要让它快到能在敌机飞弹发射的瞬间,就计算出最佳规避路线!把存储器再压缩三分之一,我们的目標是做出能塞进飞行员头盔的微型计算机!”

窗外,暮色渐浓,车间的灯光將他们的影子投射在墙上,宛如一群正在与时间赛跑的战士,而他们手中的计算机,就是最锋利的武器。

时间在轰鸣的机器声中悄然流逝。

三个月后的深夜,西山的实验室突然响起刺耳的警报声。

肖镇衝进高温试验区时,眼前的景象让他瞳孔骤缩——正在进行热循环测试的涡轮叶片表面,竟出现了蛛网状的裂纹。

“不可能!”他抓起测温仪,显示温度稳定在1980c,完全符合设计標准。他的博士生温寧递上检测报告,声音发颤:“教授,是晶界扩散係数......我们低估了稀土元素在高温下的活性。”

肖镇盯著裂纹良久,目光突然转向一旁持续运行的“天河一號”计算机:“启动故障模擬程序,输入所有已知变量,给我找出问题根源!”

隨著键盘敲击声急促响起,计算机屏幕上的数据瀑布般流淌,不到五分钟,一份详细的分析报告便呈现在眼前。

“原来是冷却系统的时序误差!”肖镇猛地拍案而起,“通知铸造车间,重新设计叶片的冷却孔,同时让计算机组优化控制算法,实现毫秒级的温度调节!”

而在西南的风洞工地,小海正蹲在脚手架上调试风机。突然,巨大的扇叶发出令人牙酸的摩擦声,整个钢架结构剧烈震颤。他衝下脚手架时,安全帽被甩出老远,额头撞上钢樑,鲜血顺著脸颊流进眼睛。

“停!全部停机!”他抹了把脸,掏出可携式计算机快速输入数据,“是共振!计算机显示,风机转速必须避开1200转/分钟这个临界值,同时调整叶片角度为23.5度!”

暴雨倾盆而下,小海蜷缩在临时工棚里,就著油灯修改设计图。

雨水顺著芦苇编织的屋顶滴落,在图纸上晕开深色的水渍。

但他的目光始终盯著身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