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以退为进,祸水东引!(3 / 6)
nbsp; 武英殿内,激昂的铁血誓言余音渐散。
众臣怀着各异的心思,躬身退出了大殿。
朱元璋脸上的振奋之色缓缓收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冷静和警惕。
他目光转向一直如同影子般侍立在侧的毛骧,声音低沉而冰冷:“二虎。”
“臣在。”
“刚才殿内所有人的反应,都给咱记下了。”
“尤其是李善长、胡惟庸,还有那几个淮西籍的尚书。”
朱元璋的眼神锐利如鹰,“国债一事,关乎迁都大计,更关乎国本!”
“他们若是不想迁都,必定会想方设法在其中动手脚,或是拖延,或是暗中阻挠。”
“给咱派人,盯紧他们!”
“尤其是中书省拟定章程的过程,有任何异常,立刻报咱!”
“臣明白!”毛骧心头一凛,立刻领命。
他知道,陛下这是要动用锦衣卫的力量,确保这项石破天惊的国策能够顺利推行。
他无声地退下,迅速去安排人手。
……
另一边,退朝的官员们三三两两地走向中书省值房。
气氛沉默而微妙,每个人都在消化着今日武英殿上那接连不断的巨大冲击。
李善长走在最前面,脸色凝重如水,再无半分往日百官之首的从容。
迁都!
国债!
天子守国门!
每一件事都足以震动朝野,更何况是三件事同时砸下来!
他身为丞相,比旁人更能感受到这其中蕴含的巨大变革和风险。
国债之策固然精妙绝伦,堪称奇谋。
但迁都北平……
这绝非仅仅是一座都城的迁移那么简单!
这意味政治中心的北移,意味着他们这些根基多在江淮、江南的官员和勋贵集团,将面临权力和影响力的巨大削弱!
陛下此举,名为守国门,实为…削藩镇、收权柄啊!
他下意识地放缓了脚步,等到胡惟庸快步跟上来,与之并肩而行。
&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