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解决心腹之患(第二更)(2 / 8)

加入书签

听。

    官家道:“朕对漕运之事不甚了了!”

    “只知本朝漕运素来淮汴之粟由江南入淮水,经汴水入京;陕西之粟由三门峡附近转黄河,入汴水达京;陈蔡之粟由蔡河直达达京;京东之粟由齐鲁之地入五丈河达京。”

    “上述四河合称漕运四渠,其中朝廷最仰仗是来自东南六路的淮汴之粟。后来漕政似变了数变。”

    自隋炀帝开通京杭大运河后,汴京地位逐步提高,而北宋开封府则为水路交通之地。

    为什么宋朝要定都易攻难守的汴京,而不是去长安,洛阳,就是因为汴京水运发达,只有这里才能通过漕运,养得起几十万禁军兵马和庞大官僚阶层。

    后来的元明清三朝也是如此。

    明朝以南方之粟养北方之兵,建都北京,天子守国门。

    吕公著道:“圣明好学无过于陛下,今时确实不同以往,元丰放开盐禁后,允许商销商运后,如此钱皆作盐钞先汇集到京师。”

    天子问道:“以往是怎办?”

    吕公著道:“以往漕政关联盐政,东南盐者,通、泰煮盐也,为六路漕计。但左仆射元丰,取作盐钞以赡中都,东南盐税收入直接进入中央,则不再关联漕运。”

    “钞盐之法,虽使征赋倍增,盐钞更加流通,但漕运也因而废弛,乃至仓廪空竭。”

    吕公著言语中有指责章越之意。正是章越改革导致现在局面。

    苏颂立即出面为章越解释道:“陛下,在元丰以前东南漕运是以分段漕运方式,漕船回空时把淮盐运回江南、荆湖等地,如此为官般官卖之计。”

    “但一直以来不仅有舟卒盗卖私盐、掺假等弊端,亦有侵盗而损公,科买而扰民之害。”

    苏颂细细向天子道来,在章越还未实行盐钞法,进行商搬商运时。漕运弊病极多。

    当时是将漕运和淮盐挂钩,将六路卖盐息钱充本路经费,用来支持漕运及其他上供所需。所以盐的官般官卖就是用空回漕船来进行运输。

    但官般官运的问题很多。

    舟卒常常受到漕运官吏的盘剥,衣不裹体,食不果腹,同时舟卒自己也经常侵盗而损公,借漕运事来侵民。

    不过这样还勉强维持着,但到了元丰的时候维持不下去了。元丰以后朝廷引洛水或引黄河水来灌注汴水,使得河道上经常淤塞。

    如此漕船容易搁浅,但要修葺河道又是一笔巨大的开支费用。

    总之费用太大,漕运很艰难。

    所以朝廷就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