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的涟漪 - 建立分析框架(4 / 5)
”
“我明白其中的争议与风险,将军。”陈远坦然迎向李靖那极具压迫感的目光,语气没有丝毫动摇,“但正因我们面对的敌人,其攻击方式已彻底超越了能量、物质乃至常规规则的层面,直指我们认知世界的根基!我们不能永远被动地等待先贤回应,我们必须自己学会拿起武器,在这片理念的终极战场上战斗!模型化、算法化,绝非亵渎!这是为了更深度的理解、更有效的传承、以及更精准的运用!这就像……为我们古老而伟大的智慧,打造一套适应新时代战争的‘神经中枢’和‘精确制导系统’!”
“神经中枢……精确制导系统……”李靖缓缓重复着这两个充满现代战争气息的词汇,坚毅的脸上终于掠过一丝极淡的、几乎无法察觉的赞许,“很好。这个比喻,很恰当。理事会批准你的申请!最高权限将对‘道理反应堆’项目开放。白起将军会亲自负责该项目的外围安全与资源协调,确保不受任何干扰。”
“感谢理事会的信任!感谢将军支持!”陈远心中一块大石落地,取而代之的是沉甸甸的责任感和澎湃的动力。
命令下达,昆仑这座庞大的战争机器,一部分核心算力与资源开始悄然转向。陈远的工作室被转移到了信息八阵图的一个核心节点旁,这里的数据流如同银河倾泻,既有冰冷的结构化宇宙参数,也流淌着无数古老竹简、玉册中蕴含的、难以用二进制完全描述的“意境”灵纹与先贤“智慧”碎片。
林璇也主动留了下来,参与到这个前所未有的项目之中。她的洛书,在处理那些涉及天地本源、阴阳变化的至理信息时,展现出独特优势,其直观的“象数”推演,往往能弥补纯逻辑模型的僵化,提供关键性的启发和验证。她与陈远,一个源自古老修真传承的玄妙感悟,一个基于严谨科学逻辑的层层推演,两种看似南辕北辙的思维方式,在这个特殊的项目中,竟然碰撞出无数智慧的火花。
“陈博士,关于《庄子·齐物论》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论述,若以信息论观之,是否可以理解为一种消弭主客对立、达成系统内万物信息共鸣与平等的特殊状态?这对于化解基于‘神人二分’、‘等级秩序’的叙事,或许有奇效。”
“林道友,你来得正好!看这个新构建的‘缘起依赖网络动态模型’,如果我们引入洛书所载的‘九宫八卦’生克变化之理来模拟其能量与信息的流转与制衡,或许能更精准地预测其关键节点的脆弱性和攻击时机……”
工作室里,争论声、键盘急促的敲击声、全息模型构建时发出的能量微鸣、以及古老卷轴虚拟展开时散发的灵光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奇特而充满活力的氛围。陈远几乎彻底沉浸在了一片由“道”与“理”、“数”与“象”构成的浩瀚海洋中。他尝试用非线性微分方程描述“道”的“周行而不殆”,用拓扑学中的连通性与维度概念来理解“空性”的“无自性”,将“逍遥”编码为一片充满无限路径的、不断演化的概率云。过程极其艰难,无数次建模失败,算法崩溃,时常遭遇现有数学体系无法描述的“逻辑奇点”或“认知悬崖”,但每一点微小的突破,都让他如同在黑暗中摸索的人看到了前方的一丝曙光,兴奋得难以自持。
他深入研究“仁者无敌”中蕴含的“道德吸引力”与文明集体潜意识(阿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