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唱千年的璀璨血光 第3724章既破我斧,又缺我斨(5 / 7)

加入书签

    军功。

    其实在后世军队之中,依旧有『军爵』的体现,当然相对会比较少一些,但是依旧不得了,可谓是跨越阶层的利器。

    商鞅变法当中,明确的二十等军爵,个人社会地位,土地,财富与战场表现直接挂钩。士兵不再是『为诸侯王公而战』,而是为自己和家族的前程拼命。

    这种制度激发了底层平民的战争狂热。同时,有意思的是,因为这一点也确保了统一的武器装备……

    战功的计算是高度量化且标准化的,所以这就要求战场表现必须尽可能可衡量,可比较。如果武器性能差异巨大,同样的努力可能结果不同,军功制就失去了公信力。统一的训练和装备,保证了军功军爵的基础,同时个人对于军爵的渴望,也倒逼武器装备的一致性。

    而这两点,又带来了对于将领军校的指挥简化,将领无需过多考虑士兵个体的『战斗意志』或『忠诚度』,因为军功制已解决了这个问题,所以军校将领只需专注于战术部署和指挥。

    因此在面对敌军的时候,标准化的军队可以精确计算火力,知道弓箭手的射程,覆盖范围,杀伤效果,能准确规划齐射时机,密度和覆盖区域,而不用担心这批箭射得远,那批箭射得近。

    兵卒在战场损坏了兵刃,也不需要特别的挑选,拿到后勤的补充就可以直接用,极大的减少了军队当中无畏的争执和摩擦。

    所以军人,以及军事的职业化,制度化,统一化,无疑是秦朝老祖宗给华夏后人留下的宝贵经验和财富,可以让将领摆脱细节上的困扰,无需像是六国将领那样,除了领兵作战,还要时时刻刻的操心各种问题……

    士兵的武器是否精良,是否够用?

    不同部队的弓箭射程是否一致?齐射能否覆盖预定区域?

    新补充的士兵能否熟练使用武器,理解命令?

    士兵是否愿意死战?

    诸如此类。

    汉代之所以不能延续秦朝的这个军事制度,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分封诸侯王。

    只有强大的中央集权,以及强硬的国家机器,以及相对而言比较高效,廉洁的官僚系统,才能支撑起这种统一的生产,分配,后勤保障。

    但并不是说,中央集权就一定绝对的好。

    任何事物都不能绝对化。

    就像是斐潜所展示出来的『力量』,也不是无穷无尽的,也是有一个度,是和生产技术生产力相挂钩的……

    毕竟秦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套体系在统一后过度压榨民力,导致战争机器彻底崩溃。

   &n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