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少年包青天15(3 / 4)

加入书签

楚楚脸颊微红,嗔怪道:“这不关你的事,讨厌!”

包拯无奈地“诶”了一声,没再追问。

“真羡慕你和伯母,”楚楚望着院里晾晒的衣物,轻声感慨,“每次看你们在一起,都觉得特别快乐、特别温暖。”

包拯心里一动,撞了撞她的肩膀:“要不你就住我家吧?我家房子够大,你现在又无依无靠的,多个人也热闹。”

楚楚闻言先是笑了,可很快又板起脸拒绝:“免了吧,我怕你打赌再把我输出去,我的赌运可没你那么好。”

包拯还想再说些什么,却被楚楚岔开了话题。

可他没料到,第二天一早,桌上只留下一封楚楚的书信和一枚贴身的饰品——她悄无声息地走了。

自高丽太子案告破,包拯彻底成了庐州城的“名人”。

这天清晨,月瑶像往常一样来包家药庐,还没走到门口,就见一群女子围在门外,叽叽喳喳地探头往里望。

她心里纳闷,这哪是来看病的样子?绕开人群进了药房,见包母身边坐着一位老太太,手里的脉枕还没放下。

“包大娘早!”月瑶刚打了声招呼,就见包拯啃着个苹果,抱着他的书匣子从里屋跑出来,嘴里喊着:“娘,早啊!”

转头瞥见月瑶,又挥了挥手,“月瑶也早!哎?门口怎么这么多人?”

他话音刚落,门外的女子们就像得了信号,瞬间绕过月瑶涌了进来,七嘴八舌地围向包拯:“包公子,我好仰慕你!”

“听说你断案如神,能不能给我讲讲高丽案的事?”

“别走啊包公子!”

包拯吓得苹果都快掉了,抱着书匣子转身就跑,一群姑娘紧随其后追了出去。

月瑶站在原地,看着这混乱的场面,忍不住扶额——原来古代的“追星”比现代毫不逊色,连“堵门”这招都一模一样。

“不是说身子不舒服吗?怎么跑这么快!”包母对着空荡荡的屋子叹气。

转头刚想跟月瑶说话,就见刚才那位老太太拉着她的衣袖,笑眯眯道,

“其实呀,我也不是来看大夫的,我是想来认识你儿子,可是我老了,腿走不动了,你扶我一把吧,好吗?”

这下把包母给吓到了,她都不知怎么办了。月瑶也震惊地张大了嘴巴难以置信。

不过,很快反应过来,见包母愣在那里,连忙过去把老太太扶起来。

月瑶扶着老太太走到门口,正好遇上赶来接人的老太太儿子,对方连连道歉,急匆匆地扶着老娘走了。

月瑶回头看向一脸茫然的包母,忍不住笑出声:“包大娘,看来以后咱们药庐得先问清楚,是来看病的,还是来‘看包拯’的。”

包母无奈摇头,也跟着笑了。

庐州城里的女子,上到八十岁的老太太,下到刚会走路的小姑娘,几乎都成了包拯的“追随者”,他走到哪里,哪里就有一群姑娘蜂拥而上。

相比之下,公孙策就显得“落寞”许多——他最近迷上了街角卖香料的姑娘常雨,却始终不好意思表白,只能天天借着买香料的由头,来小摊旁跟常雨说上两句话。

这天,公孙策终于鼓起勇气,红着脸邀请常雨:“常雨姑娘,明晚我家有唱戏的,不知你愿不愿意……”话还没说完,就见包拯抱着头冲了过来。

公孙策被他挤得一个趔趄,脸直接扑在了装着红色香料的簸箕里,满脸通红,活像个“关公”。

包拯则灵活地钻到了柜台底下,那群姑娘过来后,常雨也给他打了掩护,让包拯躲过了一劫。

等人群散去,包拯从柜台下爬出来,拍了拍身上的灰,对着常雨笑道:“常雨姑娘,我娘说谢谢你前几天帮她采药,想请你明晚到我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