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7章 小长假开始(2 / 5)

加入书签

    >如果共情必须靠技术植入,那它还叫共情吗?

    >或许答案从来不在代码里,而在那些愿意为陌生人流泪的眼睛中。”

    最后一行字几乎难以辨认:

    >“我把‘万象之核’的启动密钥藏进了《回声之歌》的旋律倒数第三小节。只有当千万人因真实情感而共鸣时,它才会自动解锁。

    >这不是控制,是信任。

    >若未来有人试图重建‘心锚’为统治工具,请记住??真正的力量,永远属于敢于说出‘我痛’的人。”

    林念合上本子,久久伫立。

    风穿过纪念馆的柱廊,带来远处孩子们的笑声。一群小学生正围坐在草坪上,每人手里拿着一台老式录音机,那是“青苗倾听工程”新推出的校园版本。老师让他们轮流讲述一件“没人听过的小心事”。

    一个戴眼镜的小男孩怯生生地说:“我爸爸每天很晚才回家,身上都是酒味。他打妈妈,也打我。但我……我还是想他抱我一下。”声音录完后,全班安静了很久。然后,一个小女孩站起来,走到他身边,轻轻抱住他。

    这一幕被自动上传至“回声墙”,系统标记为【高共情价值事件】,并推送给全国正在值班的基层公务员。

    与此同时,日内瓦国际共情委员会召开紧急会议。一份匿名情报显示,某国秘密重启了类“心锚”研究,代号“静默协议”,旨在通过声波频率干预公众情绪,实现“无痛社会治理”。该技术已进入人体试验阶段,受试者被称为“静默者”??他们不再愤怒,不再悲伤,也不再渴望改变。

    陈默通过加密频道接入会议,面色凝重:“我们刚截获一段来自西伯利亚监测站的音频。背景音里有极轻微的次声波循环,频率与《回声之歌》高度相似,但节奏被刻意拉长,形成催眠效应。这不是治愈,是精神殖民。”

    王岩当场拍案而起:“他们偷走了林婉清的理念,把它变成了枷锁!”

    会议决定立即启动“星辰反制行动”:在全球同步播放未经修改的原始版《回声之歌》,利用“去中心化灵魂共同体”的网络优势,覆盖所有潜在的洗脑信号。指令下达后十分钟,一百多个国家的公共广播系统同时响起那熟悉的童声合唱。

    而在青云湖底,“归墟一号”的主控室内,周野正坐在轮椅上,双眼紧闭,耳机连接着深层神经接口。他的大脑已成为临时指挥节点,引导全球十万台终端协同运作,确保每一帧音频都能穿透干扰屏障。

    三个小时后,西伯利亚的监测数据显示,所有“静默者”在同一时刻出现了剧烈情绪波动。一人突然放声大哭,另一人撕碎了实验室文件,还有人对着摄像头喊出第一句真话:“我不想被改造,我想回家。”

    消息传回青云市时,已是深夜。林念独自来到纪念馆,却发现张晓阳早已在此。他面前摆着一台老旧的磁带录音机,正在播放一段模糊的音频??是一个女人的声音,温柔而疲惫。

  &n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