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8章 省长之问(4 / 5)
仪式结束后,她收到一条匿名短信:“你在查的事,有人要动手灭口。小心身边人。”
她盯着手机,久久未动。
谁是“身边人”?
她逐一排查近期接触者:志愿者、记者、政府联络员、技术人员……忽然,她的目光停在一份来访登记表上??上周三,一名自称“省文化厅调研员”的男子来馆参观,登记姓名为“陈志远”,备注栏写着:“对群鸣技术感兴趣,愿提供政策支持。”
她立刻调取当日监控。
画面中,那人背影熟悉。她放大面部轮廓,对比数据库,心跳骤然加快??此人竟是当年国务院某部门负责“社会稳定评估”的副处长,曾在林念失踪前一周与其有过三次密会,后因“健康原因”提前退休,销声匿迹多年。
而更令她脊背发凉的是,这人的指纹信息,竟与十五年前周正华车祸现场附近一处废弃电话亭的提取样本部分匹配。
她立刻启动“蜂巢预警”机制,将所有核心数据迁移至离线存储,并通知各地群鸣节点进入静默状态。同时,她悄悄联系公安部一位老友,请求协助调取“陈志远”的真实身份档案。
答复很快传来:**无此人备案。身份证系伪造,人脸识别库标记为“高危规避对象”。**
苏晚坐在灯下,窗外风雨交加。
她知道,对方已经盯上这里了。也许是为了阻止更多历史真相曝光,也许是为了掩盖某个仍在权力核心运转的利益链条。
但她也清楚,自己不能再等了。
第二天清晨,她召集所有常驻志愿者,宣布一项新计划:“声音返乡行动”??将已识别的遇难者遗音,送回他们的故乡,由当地村民、亲属或学生公开播放,完成“最后一次对话”。
第一站,便是李春强的家乡,云南昭通大坪村。
五天后,苏晚带队抵达。村子依山而建,贫瘠而安静。村口立着一块石碑,刻着“脱贫攻坚示范村”,可屋檐下仍挂着陈旧的玉米串,墙角堆着未拆的扶贫物资箱。
他们找到李春强的母亲??那位曾来过回声馆的老妇人。老人见到苏晚,颤巍巍地从柜子里取出那盘“留给娘”的录音带,紧紧抱在怀里。
“我天天听。”她说,“夜里睡不着,就放一遍。听着听着,就觉得自己还在灶前做饭,他在外头喊‘娘,我回来啦’。”
苏晚红了眼眶。
当晚,全村人在晒谷场集合。一台老式喇叭接上扩音器,播放李春强的录音。山风呼啸,声音断断续续,可每一个字都像钉子,扎进人心。
当听到“娘,我想回家”时,整个村庄陷入沉默。紧接着,一个小孩突然哭出声,随即,越来越多的人低头抹泪。
村支书站起来,声音哽咽:“我们……我们对不起春强。当年村里为了拿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