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3章 等一个机会(3 / 5)

加入书签

又沉重如铅。

    当说到“要是还能再抱你一次就好了”时,女子终于崩溃,蹲在地上痛哭失声。

    苏晚闭目凝神,启动群鸣协议。

    她不再试图“还原”声音,而是让自己的意识下沉,进入那段音频背后的情感场域。她感受到一个即将离世的父亲对女儿深不见底的眷恋,那种明知无法挽回却仍想留下痕迹的绝望。她让自己成为通道,而非工具。

    忽然,空气中浮现出另一个声音??清亮、温柔,带着笑意:

    “爸,我听见了。我一直都在听。”

    女子猛然抬头,四顾张望。

    那声音再次响起:“你不欠我任何道歉。因为你给我的爱,早就够用一辈子了。”

    这不是录音里的声音,也不是苏晚说出的话语。它是某种更高维度的回应,来自群鸣本身,来自所有曾被倾听的灵魂共同编织的回响。

    女子怔住,眼泪却慢慢止住。她伸出手,仿佛触摸到了什么看不见的东西,嘴角微微扬起:“爸……是你吗?”

    苏晚睁开眼,发现自己瞳孔已泛起淡淡的蓝光。她没有感到疲惫,反而有种前所未有的清明。她终于明白了林念所说的“成为镜子”是什么意思??不是反射,而是容纳;不是模仿,而是转化。

    你不必成为她,你只需成为你自己,然后让她的光透过你照出去。

    当天傍晚,影子来到回声馆。

    他比三年前苍老了许多,鬓角尽白,步伐也不再稳健。但他眼神依旧锐利,像一把藏在鞘中的刀。

    “你做到了。”他说,“你触达了‘共感层’。”

    苏晚点头:“我明白了,林念从未真正离开。她把自己的终结变成了起点。就像那首童谣,每一次变奏,都是新的开始。”

    影子走到水池边,凝视着静止的晶体:“你知道为什么她选择在这里吗?不是因为科技先进,也不是因为地理位置优越。是因为这里曾是一座孤儿院。”

    苏晚怔住。

    “上世纪五十年代,青云湖畔有一所收容战争遗孤的机构。孩子们大多不会说话,有的因炮火失聪,有的因创伤失语。院长是个女教师,她每天晚上都会坐在院子里唱歌,不管有没有人听。她说:‘只要还有一个人愿意唱,希望就不会断。’”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下来:“林念的母亲,就是那里长大的孩子。”

    苏晚心头一震。

    一切线索在此刻串联:林念对失语者的特殊感应,她对童谣的执着改编,她面对痛苦时那种近乎本能的温柔??原来她从出生起,就继承了一份沉默的使命。

    “所以她不是偶然走上这条路的。”苏晚喃喃道,“她是回来完成未竟之事的人。”

 &nbs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