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和王仲德谈河南失地(2 / 3)
孙表大战,自日出战至日落,杀敌数百人,这时恰逢奚斤自许昌回,魏军夹击德祖;德祖败归城内,丧失战士千余人。”
“其时朝廷作何安排?”时至今日,对徐羡之等不以守边为要务,刘义隆仍觉得他们死有余辜。
“朝议认为项城离魏不远,轻军不能抗,就诏令豫州刺史高道瑾退回寿阳;如果沈叔狸已进,也应退回。刘粹上奏:魏虏攻虎牢后未再南下,若急忙收兵舍弃项城,则淮西诸郡无所凭依,沈叔狸既已驻扎肥口(肥水入淮口),也不应急退。此时李元德率散兵二百人到达项城,刘粹令其助高道瑾戍守,并请朝廷饶恕其败逃之罪,朝廷答应了。”
“刘粹倒有些见识,……毛德祖原也是北方人吧?”
“是的,他是荥阳人。晋末南归,初任长沙王的将佐,后任先皇太尉参军,随先皇北伐长安,担任王镇恶前锋,多斩贼大将;镇恶建大功,实德祖之力!先皇嘉奖他,任命他为龙骧将军、秦州刺史。庐陵王留镇长安,任命德祖为中兵参军、天水太守,后又改任河东太守,镇守蒲坂(今山西永济县西蒲州);及长安失守,德祖全军而还。先皇准备荡平关、洛,先任德祖督九郡军事、冠军将军、荥阳·京兆二郡太守。因前后功绩,朝廷赐德祖观阳县伯爵,又升任督司、雍、并三州诸军事,司州刺史。初在北方时,德祖与魏将公孙表有旧交,他知道公孙表有计谋;至奚斤、公孙表围虎牢,德祖就与公孙表互通问讯,私下又秘密派人告诉奚斤,说公孙表与宋军联络通谋,而德祖每次给公孙表私信,又故意在信中含糊其辞;公孙表得信后为释疑就拿给奚斤看,奚斤反而更加疑他,于是禀告魏主拓跋嗣。这时曾受公孙表侮辱的太史令王亮又上表称公孙表驻扎大军于虎牢却不急攻,致使宋军得以延缓时日挫我士气,于是拓跋嗣派人在夜间绞杀公孙表于帐幕中。魏主又派其并州刺史助奚斤攻虎牢,德祖随时抗拒,杀敌众多,但我方将士也渐伤亡。四月初一,魏主亲至成皋(虎牢所在地),见虎牢地势高,城中用水是靠放下绳索从黄河汲取,就令其将士乘木驴砍断绳索。这样,城中就断了用水之路。三日后,魏主又亲自督战,攻城更急,但城终不能拔。闰四月,叔孙建又率大军到达,与奚斤合力攻城。其时虎牢已被围二百余日,将士无日不战,强兵劲卒战亡将尽,但魏的增援却源源不断……”
“该死的东西!”
是骂北虏,还是骂执政的徐、傅?王仲德停下来看看陛下,但见陛下一脸哀戚和愤怒。
“接着说吧。”刘义隆镇静了一下。
“虎牢外城已被毁,德祖又在城内再筑三重城来抵抗。魏兵又毁其二城,德祖只保最后一道防线,昼夜抗击,将士不能睡,致使双眼眊燥,用手揩眼眼都生了疮。德祖用恩情安抚将士,将士终无离心。二十一日,魏兵挖地道泄了城中的井水,井深四十丈,山势高峻,无法防,城中人马渴乏,伤亡处不再流血,加以饥饿疾病,魏又大军急攻,二十三日城陷。将士准备搀扶德祖出逃,德祖说:‘我誓与此城俱存亡,决不使城亡而身存!’魏主告诫其将士:毛德祖是神人,一定要活捉他!这样城中将士大都被俘,只有德祖的参军范道基率二百人杀出重围逃归。魏兵也因战亡和疾病死去十分之二三。”
刘义隆垂着头,久久无语。
失毛德祖,失司州,经王仲德陈述,如在眼前。刘义隆在静默中,殷景仁等侍臣们也都静默着。
久之,刘义隆略抬起头,问殷景仁:
“那时徐、傅等作何表现?”
“派了援军,但行动迟缓,未能如期抵达;城陷后三人上表自劾,朝廷未许。”
上表自劾?那不过是形式而已。大权在握,谁能如何!
“如今还有毛德祖这样的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