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和王仲德谈河南失地(1 / 3)

加入书签

看过裴松之的《三国志注》之后,刘义隆一连几天思绪不断,甚至夜不能寐。.诸葛亮一直是他心中的楷模。尤其是在那样蹙弱的环境下,人口不过几十万,披甲之士不足十万,诸葛亮为了“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多次北伐,屡败屡战。而皇宋有如此大好局面,却承前朝积弊,文武百官往往都乐于偏安半壁江山,致使中原地区仍处在魏虏的铁蹄之下,百姓倍受**,想来怎不让人扼腕叹息!

从汉代开始,每年皇帝都要在元旦那天朝会群臣,这叫正会,也叫元会。元嘉七年元会之后,刘义隆在问过沿淮河各州郡制造战船的情况后,特意留下安北将军、徐州刺史王仲德,并延请他入太极西堂。

王仲德原名王懿,和其兄王睿一样,在晋时名字分别犯了晋宣帝司马懿和晋元帝司马睿的讳,因此人们都以字相称,其兄即王元德。当年刘裕为讨伐桓玄,让王元德等人在京都做内应,后来事外泄,王元德等人被桓玄杀害。刘义隆召见王仲德,既是因为他是安北将军、国家北大门徐州刺史——“安北”之号正是为对付魏虏而设置的,安北府就设在彭城,也是因为几年前他曾参与了迎击拓跋嗣乘丧伐宋的战争。

待两人都入了座,刘义隆就和他谈起了几年前的那场战争。

“先帝驾崩后,北虏犯我北境,致使河南大片土地沦入铁蹄之下。将军再为我谈谈当时的情况,谈谈司州,谈谈毛德祖。”虽然这些内容刘义隆也已知晓大概,但他仍想从王仲德的口中知道更多的东西。

“永初三年,先皇驾崩,冬十月,魏虏两万人渡过黄河逼近滑台。宁远将军、东郡太守王景度守滑台,告急于司州刺史毛德祖。此时德祖守虎牢(在今河南汜水镇,城筑于山上,形势险要,后来成为魏河南四镇之一),德祖派遣其司马翟广率步、骑兵三千人救援。魏兵攻滑台,不能克;魏主拓跋嗣自率五万余人南进作声援。魏兵急攻滑台,城陷,王景度出逃,景度司马阳瓒为魏所俘,不屈而死。”

“阳瓒……”刘义隆插话,“营阳王追赠他为给事中的?……是了,颜延之还写了《阳给事诔》。”

待陛下已停,王仲德接着说:

“魏兵既陷滑台,又迎击翟广;破翟广于土楼后,又向西进逼虎牢,毛德祖屡战屡破之。魏虏又派遣黑矟将军于栗磾率三千人驻守河阳(在今河南孟县西)谋攻金墉(古城,是当时洛阳城西北角一小城,城小而坚固)——黑矟将军,就是当年先皇北伐长安时向魏人借道,见其好手持黑矟(一种长杆的矛)以自标显,先皇就称他叫黑矟公,后来魏主也因此授予他为黑矟将军。毛德祖派遣振武将军窦晃沿河抗击……”

“形势一天天严峻起来。”刘义隆自言自语着。

“豫州刺史刘粹派部将高道瑾率步骑兵五百人戍守项城(是陈郡治所,今河南沈丘),臣领兵驻扎湖6(在今山东昭阳湖西),青州刺史竺夔告急,朝廷诏檀将军与臣共赴救;在历阳的庐陵王当时也派遣龙骧将军沈叔狸率三千人抵达镇守寿阳的刘粹处听候调遣。”

“兵力太少太少!将军接着说吧。”刘义隆满脸不解。

“次年,于栗磾攻金墉城,河南太守王涓之弃城出逃,魏于是就派于栗磾镇守洛阳。三月,魏将领奚斤、公孙表等诸路军共攻虎牢,随后魏主又增兵助攻。毛德祖在城内挖两条地道,深七丈,通向城外再分为六道,然后从城外魏军身后出;他又招募敢死队四百人从地道中出,袭击魏军,杀敌数百人,又烧了他们的攻城战具,这才返回城内。魏军虽受到大****扰,但因势众,所以惊扰退散后见我军人少就又重新聚合,攻城更急。城还没破,奚斤又率骑兵三千攻颍川太守李元德的许昌;车骑参军王玄谟率千人助守,结果又与李元德一同败走。在虎牢,毛德祖出城与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