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七章·秋闱(上)(1 / 1)
在张北辰看来,科举考试是一件很费钱的事情。
首先,为了科举考试能顺利进行,需要有一个适合集中考试的场地,因此各州都要花很多钱建造一个贡院,作为科举考试的场地。
贡院,顾名思义,就是选天下之人才贡于皇帝的院子。
说是院子,倒不如说是一排排巷子,一排几十个小房间,六尺高,四尺深,三尺宽,没有门,两边和后面是厚厚的砖石墙,前面敞开,楣墙上写着某号,称之为“号房”,考生门一人一间。
每年参加各级科举考试的人数目都不一样,因此号房只能多不能少,建造贡院是一笔很大的开支。
虽然花钱多,但是好歹可以用上百十年的,到也算一劳永逸。
然而,每次考试又需要一大笔开支。
朝廷派来的官员吃穿用度要钱,考场里雇佣的大批人员也要钱,考生的试卷印刷、运送、誊录都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一个读书人,从童生到秀才,从秀才到举人,从举人到贡生,从贡生到进士,每一次都要考试。
每个州县到了科举考试的这个时候都要忙碌一番,有的考试隔一年一次,有的则隔三年一次。
就拿张北辰这次参加的乡试来说吧。
乡试虽然名字叫乡试,却是由府衙主持的考试,因为考期在八月,正值枫叶红时、秋意正浓,所以又被称之为“秋闱”,参考者为秀才,考中者为举人。
为了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每州的秋闱考试都设有主考官两名、同考官四名,兼有负责考场巡视、考生杂物、收发试卷、考卷弥封、誊录、对读等等大小官吏,一次乡试要劳动数百人。
张北辰闲来无事,曾经算过一笔账,将乡试过程中各项人员和物资耗费加起来,共得白银八百多两——普通农户人家一年的吃穿用度也不会超过二十两银子。
何况这个数字还只是含州一个城市的用度,这天下,有无数个含州城。
当然,凡事有利有弊,科举考试也是一样,虽然投资很大,但是对于朝廷、对于国家都是有好处的。
张北辰只是隐隐觉得,这个国家在科举上的投入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反而忽视了很多原本应该得到重视的行业,比如商业。
门外,松墨已经在叫自己出发了。张北辰一捧冷水抹在脸上,抬起头擦擦脸,便打开了门。
松墨等候在门口,已经将笔墨纸砚并饮食收拾好了。
“少爷,您要用的东西已经收拾好了。进了号房,松墨不能随侍左右,您要是有什么事情,喊号军就可以了,这次伍将军增设了号军,一个号军才管十间号房,比之前顾得来一些。”松墨恭恭敬敬将手上的包裹呈给张北辰,“松墨还在包裹里放了一块狐皮,入秋夜里冷,您垫在板子上坐着,会好一些。”
张北辰接过包裹,盯着松墨,目光晦暗难明:“松墨,这些年我待你不薄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