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四章·关雎(上)(1 / 1)

加入书签

郭先生坐在房里查阅大家交上来的文章,偶尔转头看看他们俩,抚着胡须,笑眯眯的。

这两个娃娃真是郎才女貌,女也才,郎也貌,太般配了。

闲适的下午,居于书房,阳光正好,一对小儿女在旁读书写字,生活真的太美好了——要是没有张北辰的文章来气人的话。

阅完手中这一篇,郭先生长长地叹息一声:“唉,一篇《关雎首篇之解》,张北辰这是写了些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

《诗经》三百零五篇,为何是《关雎》为首?其中可见儒家大道也。于是郭先生布置了这一篇文章让学生们去写。

学识不好的学生把历朝历代注解这首《关雎》的文稿都找出来理了一遍,拼拼凑凑再得出自己的观点;学识好一点的学生呢,能从儒家学说的总的特点出发,说明《关雎》的代表性最强。

唯独张北辰这一篇不一样,标新立异,特立独行,看得郭先生一个头两个大,不知道说什么好。

“你们两个过来看看。”

带着一点考验张寻辰的意思,郭先生把那页纸递给了他。

张寻辰接过,从头到尾细细读了一遍。期间,南河站在一旁有些无聊,便找郭先生要来子书玉山的那一份看看。

子书玉山这一篇文章写得平平无奇,观其笔力虚浮,估计应该是玉山自己写的吧。南河略微有些失望,她原来以为可以看见玉衡的真实文化水平呢,没想到他不仅让玉山帮他上课,作业也一并交付了。

郭先生问张寻辰:“你以为张北辰写得如何?”

这还真的不好评价。

先生刚刚已经评价过了,“乱七八糟”,如果张寻辰狡猾一点,就应该跟着老师骂两句。可是难就难在张北辰是他同出一家的堂兄。

夸他吧,是偏袒自家的人;骂他吧,又是对族兄不尊敬。张北辰要是个堂弟还好办一点,可偏偏张寻辰父母闹了几年才生孩子,落后了二房一步,这才使得张寻辰成了弟弟,此刻在这里为难。

张寻辰思忖一会儿后,斟酌片刻即说道:“学生刚刚读完这一篇文章,颇觉惊奇。长兄果然是与众不同,通篇观点新颖惊人,竟无人可与之雷同。且文字流畅,笔走龙蛇,很是认真。不过,观点虽然新颖,却乏道理,先生须多多指点,及早将学生的长兄引回大道才是。”

郭先生点点头。

南河暗自惊讶。

张寻辰看似沉默寡言,说起话来却是左右逢源,令人叹服,譬如他刚刚所说的那些话:张北辰的观点离经叛道,他却说是“令人惊奇”,话里有话;读完一篇文章不谈纲要,却夸张北辰的字写得好看,态度认真,避重就轻;最后再淡淡地讲一句,张北辰的观点有不妥之处,捧郭先生一句:需要您多多指点才好,暗含的意思是张北辰已经有走歪路的趋向了,先生您要及时把他拉回来。

这一番话真是滴水不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