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琴书世泽(1 / 4)

加入书签

含州习俗,在小儿满月宴上,舅舅为大。虽然常父常母都有到场,却是由常莫辞出面送上贺礼。

南河觉得好讽刺,两个月以前她是无论如何都想不到,当她的孩子满月的时候,莫辞会以舅舅的身份送上贺礼。她盯着常莫辞,目光深深。

张北辰伸手在她眼前一挥。

“你怎么了?”

“没事。”

南河低头,端起桌子上的酒喝了一口。辛辣的味道从鼻腔溢出来,催出了几分泪意。

张北辰在身边的时候,常莫辞上前按礼节与他客套了一会儿,不便与南河交谈过多。直到长老们把张唯然的名字写入族谱之后,宾客们开始吃喝玩闹,张北辰向族谱行跪拜礼时,南河才有一点点空,与常莫辞避在一旁交谈几句。

好像忽然没有什么可以说的了。以前在常府他们讨论的话题,在这里开头太突兀。明明有许多话要问,却担心时间太短说不完,竟都沉默了。

“姐姐……”

南河“嗯”了一声,算是表示自己在听。

而后一愣。她怎么应声了呢。

“……有一句话我还是要说。虽然张老爷嫌弃慎之没有出息,可是慎之毕竟是他唯一的儿子。你生下孩子,张家自然不会亏待你,所以……慎之再不好,你也只能有他了。”

南河重复他的话:“没有出息?”

她之前能够感觉到张北辰的父亲不支持他经商,却没有想到已经到了全盘否定的地步。

张至亭一生光荣无数,写出来是一本传奇传记,谈起来令人艳羡。

他的爷爷张渊是一位进士,官至礼部尚书,一生生养三儿一女,按次序分别是张至楼、张至亭、张至园、张至榭。告老还乡后专心就抚养儿子。奈何他的大儿子张至楼生性愚钝,不仅在功名上毫无成就,而且仗着家里的背景作威作福,让他十分失望。

好在次子张至亭足够优秀。

七岁,张至亭随张渊登上万仞高山,对远处朦胧的山影口占一绝:“男儿作健向沙场,自爱登台不望乡。太白高高天五尺,宝刀明月共辉光。”

十三岁,参加童生试,成为当年年纪最小的秀才。

十五岁,参加乡试,成为举人。

十九岁,那年春闱策论题目是“安国全军之道”,私塾先生特地让张至亭试一试。他拿到题目后,稍一思索,下笔须臾千言,私塾老师读过之后拂须惊叹:“此子有治国安邦之大才啊!”

二十二岁,入京参加参加春闱,成为贡生第一,称会元,光宗耀祖。

二十五岁,参加殿试,未入三甲。

二十八岁,再次参加殿试,才华洋溢引得万岁爷啧啧称赞,钦点为探花郎,赐入翰林院。为官多年,官职几经变动,但始终都是皇上器重的臣子。

年纪大了之后,张至亭有些厌倦朝廷党争,遂自请出京为官。圣上不舍,挽留再三,张至亭固辞,圣上遂令其迁含州州牧。含州是张至亭的故乡,州牧更是正四品大员,由此可见圣上多么看重张至亭。

张至亭归乡任官之时,皇上特意赐下一块匾额,上书:

琴书世泽

所谓“琴书世泽”,即琴意书香世代传泽。这意味着张家是皇帝承认的书香世家。天下自称世代书香的不知道有多少,能得此殊荣的实在寥寥无几。

这块牌匾现在就挂在张府的正门,日日夜夜昭示着张至亭的光荣。整个家族乃至亲戚朋友的眼睛里,他是最值得尊敬的一个人。

张至亭一生光荣,只有一件事情不如意。他子嗣不多,除了两个庶出女儿之外,只有嫡子张北辰一人。原本盼着他传承“琴书”,光耀门楣,谁知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