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节二:磐石的解密(3 / 6)

加入书签

脉冲后,又出现了 0.03 秒的偏移,这种偏移既不随机,也不符合任何已知的自然规律。

    “启动模式匹配数据库。” 静流调动监测站的核心算力,开始与已知信号进行对比:

    与脉冲星数据库匹配:相似度 0.3%(脉冲星的次脉冲无分形结构,且间隔绝对恒定);

    与中子星合并信号匹配:相似度 0.1%(中子星合并会产生伽马射线暴,而该信号无高能辐射特征);

    与人类文明信号匹配:相似度 0%(人类的通讯信号带有前导码和校验位,该信号无任何编码结构);

    与艾拉共生体文明信号匹配:相似度 0.02%(艾拉的光脉信号是连续的光带,而非脉冲序列)。

    所有匹配结果都显示 “无关联”,静流的意识中第一次出现了 “滞涩感”—— 这种感觉就像用手去抓水中的鱼,明明能看到鱼的游动轨迹,却始终无法触碰。他尝试用多种解码算法破解信号:

    维纳滤波:无法分离出有效信息,信号与噪音的比值始终低于 1;

    香农信息熵分析:熵值稳定在 3.8(介于随机噪音的 4.5 和有序信号的 2.1 之间),说明信号既有规律性,又无明确信息载体;

    傅里叶变换:分解出的频率成分集中在 2.3 吉赫兹,这是一个 “宇宙寂静频段”(很少有自然天体在这个频段产生强信号),但频率分布无任何特征峰。

    “它不是在‘传递信息’,” 静流的意识核心产生了一个新的判断,“更像是在‘标记存在’—— 就像灯塔发出的闪光,不携带具体内容,只告诉周围‘我在这里’。” 为了验证这个判断,他调取了 “远翼 - 73” 节点过去 72 小时的历史数据,发现这个信号并非突然出现,而是在 3 天前就已存在,只是强度一直在阈值以下,直到今天才勉强超过标准差。更令人不安的是,信号的来源方向始终固定 —— 指向银河系外侧旋臂的 “暗物质海边缘”,那个在三元文明历史记录中被标记为 “源流禁区” 的区域。

    四、洞察的分析:冰冷的关联与预警

    静流没有犹豫,将所有数据(原始信号、匹配报告、解码尝试记录)打包,标记为 “异常 - 未知规律信号 / 优先级:高”,发送给监测站的智灵主管节点 ——“洞察”。

    “洞察” 的物理载体是核心舱中央的一个银色立方体(边长 3 米,表面镶嵌着无数微型指示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