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节二:船内的千年(5 / 8)

加入书签

但这些危机也让 “播种者号” 的使命更加坚定,让船员之间的联结更加紧密。

    那时飞船刚进入 “中间世代”,第二代船员主导,生态回廊的藻类突然爆发,导致氧气含量骤升,二氧化碳含量下降,小麦出现大面积倒伏。当时的船长莉莉安(第一代船员,时年 65 岁)立刻成立 “应急小组”,***的儿子(第二代机械师)负责修复藻类过滤器,玛塔的女儿(第二代农艺师)负责调整小麦的水培参数,哈桑的学生(第二代天文学家)则通过星图计算,调整人工光源的光谱,抑制藻类生长。

    危机持续了 15 天,船员们每天只睡 4 小时,轮流监测生态数据。莉莉安每天都会去 “记忆橡树” 下,翻看《地球记忆图谱》,寻找地球应对藻类爆发的方法 —— 最后她从万斯的笔记里看到 “生态平衡的关键是‘多样性’”,便让应急小组在藻类区引入了一种小型浮游动物(从生命库中复苏的地球物种),这些动物以藻类为食,很快控制了藻类的数量。

    危机结束后,第二代船员在 “记忆墙”(位于中央生态园的一面金属墙,每代都会记录重大事件)上刻下:“生态是共同体,失去平衡,我们都会失去家园。” 这次危机也让中间世代意识到,飞船的生态系统不是 “完美闭环”,需要持续监测和调整,他们因此建立了 “生态预警系统”,每小时检测一次氧气、二氧化碳、水温等参数,确保不再发生类似事件。

    第五代船员发现,生命库中 “北方白犀牛” 的基因序列出现了微小的突变,虽然不影响整体完整性,但可能导致未来复苏时出现健康问题。当时的 “基因委员会” 立刻启动 “修复程序”,由云民(第五代活体记忆者)和智灵合作,对比第一代留下的原始基因数据,找出突变的碱基对,用基因编辑技术进行修复。

    修复过程持续了 3 个月,船员们每天都在等待结果。最后修复成功时,第五代船长在 “记忆墙” 上刻下:“基因是生命的密码,我们要守护好每一个字符,因为它们代表着地球的希望。” 这次危机也让中间世代更加重视 “基因库的维护”,他们建立了 “基因备份制度”,每百年对生命库的基因序列进行一次全面检测,同时将原始数据备份到三个不同的存储区域,防止数据丢失。

    当代船员(第 16 代)在维护知识圣殿的光脉网络时,发现部分传感器故障,导致云民无法正常接入 “意识 - 数据” 双存储系统,影响了知识的传承。莉娜的父亲(第 16 代植物学家,同时擅长光脉技术)主动加入 “修复小组”,他发现故障的原因是传感器的连接线老化,而这种连接线的材料在飞船内无法生产,只能从 “备用零件库”(第一代留下的)中寻找。

    备用零件库位于飞船的最底层,常年处于低温状态,里面存放着第一代留下的各种零件。修复小组花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