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节三:城市生长(3 / 6)
导管:红色的导管最粗,里面流动着粘稠的、发光的液体,那是储存化学能的 “生物油”,来自叶片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水;蓝色的导管最细,里面是细碎的光点,像星星在流动,那是转化后的电能;黄色的导管则负责输送调节信号,比如告诉叶片 “该调整角度了”,或者告诉根须 “该吸收更多水分了”。“这三根导管就像人类的动脉、静脉和神经。” 工程师解释道,“红色管送‘粮食’,蓝色管送‘电力’,黄色管送‘指令’,缺一不可。”
地下的 “块茎” 能量库在第二周中期成型。这些块茎长在 “巨树” 根系的交汇处,形状像放大的土豆,最大的直径有 1 米,表面布满了银色的纹路。当白天叶片发电过剩时,红色导管会把多余的 “生物油” 输送到块茎里储存,块茎表面的纹路会慢慢亮起,从淡红到深红,像在 “充电”;到了晚上,块茎又会把 “生物油” 送回红色导管,再转化为电能,纹路则从深红慢慢变暗。智灵的 “守望者 - 11” 节点专门负责监控块茎:“今天白天储存了 800 千瓦时的能量,晚上预计消耗 300 千瓦时,还能留 500 千瓦时应急。”
有一次遇到阴天,连续三小时没太阳,叶片的发电量降到了 50 瓦以下。原人陈阿公有点担心:“会不会没电用?” 话音刚落,云民阿远的投影就飘了过来,淡蓝色的光纹指向块茎:“放心,块茎里的能量能撑 12 小时,而且智灵已经调整了‘真菌能源站’,让它们加速分解废料补能。” 果然,半小时后,监测屏幕上的功率曲线又回升到了 200 瓦 —— 那是 “真菌能源站” 的沼气发电机开始工作,用居民的厨余废料和植物枯枝发电,和块茎的能量形成了互补。
能量流动的 “血脉” 就这样贯通了整座城市:白天靠叶片 “吃饭”,多余的 “存” 进块茎;晚上靠块茎 “供血”,不够的再让真菌 “帮忙”;黄色导管则像神经一样,时刻调节着每一个环节的节奏。拓站在 “巨树” 下,能看到枝干里蓝色的光点在慢慢流动,能看到块茎表面的纹路在明暗交替,突然觉得这座城市真的 “活” 了 —— 它有自己的 “心脏”(块茎),有自己的 “血管”(导管),还能根据环境变化调整自己的 “呼吸”,像一片会发电的森林。
信息交互:思维的精灵
第三周,城市的 “神经”—— 信息网络开始生长。这一天,诺亚的投影第一次完全融入了城市的生物光信号:他的淡蓝色光影慢慢散开,变成了无数细小的光纹,沿着 “巨树” 的枝干流动,遇到分叉处就分成两股,继续向远处蔓延。当光纹覆盖整个种植区时,空中突然浮现出一张巨大的 “光网”,淡蓝色的线条纵横交错,节点处闪烁着小小的光点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