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日记里的隐喻代号黑水的秘密(1 / 4)

加入书签

日记本的封皮是深蓝色的硬壳,像是八九十年代最常见的那种工作手册。

苏晨翻开第一页,一股陈旧纸张特有的、混合着墨水与时光的干燥气息扑面而来。

扉页上,是一行用钢笔写下的、隽秀而有力的字迹:

“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培根”

字如其人。

仅从这一行字,苏晨就能勾勒出一个严谨、自律、甚至有些刻板的知识分子形象。

这与林晓君口中那个“无趣的父亲”

完美契合。

客厅里安静得只剩下墙上挂钟的滴答声,以及母女二人几乎凝滞的呼吸声。

她们的目光,像两盏探照灯,一瞬不瞬地聚焦在苏晨的手指和那本泛黄的日记上。

三十年的等待,此刻都浓缩在了这薄薄的百十页纸里。

苏晨没有急于寻找所谓的“线索”

,他只是从第一篇日记开始,一页一页,缓慢而仔细地阅读。

“一九八九年,三月五日,晴。

今日带晓君去新华书店,她看中一套《我们爱科学》,不肯走。

小丫头,志向不小。”

“三月十二日,阴。

单位组织学习,枯坐半日,所得甚少。

理论脱离实践,犹如空中楼阁。”

“三月二十九日,晴。

妻今日炖汤,言邻家分得福利房,颇有艳羡之意。

吾劝之,非分之福,勿图一晌之安。”

……

日记的内容琐碎而平淡,充满了那个年代特有的质朴与严谨。

字里行间,是一个不善言辞却内心温柔的丈夫,一个不苟言笑却寄予厚望的父亲,一个对技术痴迷、对人情世故略显迟钝的工程师。

林晓君和王秀兰的神情,随着苏晨翻动的书页,从最初的紧张期盼,渐渐变得有些黯然。

这些内容,她们早已翻看过无数遍,每一个字都烂熟于心,除了勾起一些温暖又酸涩的回忆,再无他用。

这个年轻人,似乎也和她们一样,陷入了这片由日常琐事构成的迷雾。

苏晨的表情始终平静,但他的大脑却在飞运转。

系统视野里,日记本上空笼罩着一层淡淡的灰色气运,这是属于“记录”

与“日常”

的平稳气场。

然而,在那片灰色之中,却有几处地方,像是平静湖面下暗藏的漩涡,萦绕着一丝丝极不协调的、黑色的“不安”

与“恐惧”

的气息。

这些“漩涡”

出现得毫无规律,往往夹杂在最不起眼的段落里。

他继续往后翻,时间来到了七月份。

“七月八日,雷阵雨。

项目组开会,议定初步方案。

有不同意见,然人微言轻,姑且记之。”

这一段看起来很正常,是工作中常见的牢骚。

但苏晨的系统视野里,这段文字上空,那股黑色的“不安”

气运,明显浓了一分。

“七月十五日,晴。

晚饭后散步,路遇一洼积水,黑不见底,腥臭难闻。

不知何处所来,竟无人清理。

绕行避之。”

林晓君看到这里,忍不住低声说:“这一段我记得。

当时我还问过我爸,他说就是路边一个臭水坑。”

一个普通的臭水坑,值得一个总工程师在日记里特意记上一笔吗?苏晨不动声色,手指轻轻拂过那行字。

【叮!

检测到微弱的“恐惧”

气运附着……】

系统提示一闪而过。

苏晨的心跳漏了一拍。

他抬起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