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家属提供的线索一本日记本(1 / 4)

加入书签

那两句问话,像两根细细的钢针,扎在寂静的空气里。

每一个字都带着三十年积郁的重量,和一丝几乎被磨灭殆尽的、对答案的恐惧。

苏晨没有立刻回答。

他知道,此刻任何轻率的承诺,都可能成为压垮她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他只是迎着林晓君那几乎要将他洞穿的目光,郑重地、缓慢地点了点头。

这个动作,比任何语言都更有力量。

林晓君眼中的戒备与怀疑并没有因此消散,但那紧绷的、如同即将断裂的琴弦一般的身体,却微不可察地松弛了一分。

她侧过身,将通往屋内的那条昏暗的通道让了出来。

“进来吧。”

她的声音依旧沙哑,带着浓重的鼻音,“外面……人多眼杂。”

苏晨迈步跨过那道高高的门槛,像是跨过了一条时间的分割线。

门外的阳光、风声、巷子里的生活气息,被瞬间隔绝。

一股阴冷、沉滞的空气扑面而来,混杂着旧家具的木头味、若有若无的草药味,以及一股尘封已久的、属于悲伤的味道。

客厅不大,光线晦暗。

厚重的窗帘将阳光挡得严严实实,只在边缘漏进几缕,在空气中照出无数飞舞的尘埃。

屋里的陈设停留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模样,一台老旧的熊猫牌电视机上盖着一块绣花的白布,一套深色的木质沙已经磨得油光亮,扶手上还能看到细微的裂纹。

一切都摆放得整整齐齐,却又透着一股无人打理的死气。

就像一个精心布置的灵堂,主人日复一日地清扫,却只是为了维持悲伤最初的模样。

那位老妇人,林永年的妻子,王秀兰,正扶着墙壁,浑浊的眼睛一瞬不瞬地盯着他。

她没有说话,但苏晨能从她身上那尚未完全散去的“绝望咒缚”

中,感受到强烈的审视与抗拒。

她允许他进来,并非出于信任,而是因为女儿那三十年来第一次的坚持。

“妈,您坐。”

林晓君扶着母亲在沙上坐下,动作轻柔,仿佛在对待一件易碎的瓷器。

然后,她转身看着苏晨,指了指对面的单人沙:“你也坐吧。”

苏晨坐了下来,沙的海绵已经失去了弹性,坐下去便是一个深深的凹陷。

他将身体坐直,双手放在膝盖上,摆出一个最标准、最无害的姿态。

林晓君没有坐,她走到屋子角落的一个热水瓶旁,倒了一杯水,放在苏晨面前的茶几上。

茶几是玻璃的,下面压着一张已经泛黄的全家福,正是苏晨在门缝里瞥见的那张。

“喝水吧。”

她说完,便在母亲身边坐下,双手交握放在腿上,再次陷入了沉默。

一时间,屋子里只剩下墙上老式挂钟“滴答、滴答”

的走针声,那声音不紧不慢,像是为这凝固了三十年的时光,一下一下地数着拍子。

苏晨没有碰那杯水。

他知道,这杯水是一个试探,也是一道防线。

他必须先拿出自己的诚意。

“阿姨,晓君姐。”

他打破了沉默,目光先是落在老妇人身上,然后转向林晓君,“我知道你们想问什么。

我不能告诉你们全部,因为很多事情,我自己也还在查。

但我可以告诉你们,我为什么会找到这里。”

母女俩的目光同时聚焦在他脸上。

“我之所以会查到‘防汛-o7’项目,查到林工,是因为我自己的父亲。”

苏晨的声音很平缓,“三十年前,我父亲也是市里的一名干部。

就在林工失踪后不久,他被人构陷,落马入狱。”

“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