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科长赵林的平衡术两个年轻人的较量(2 / 4)
p>
满眼都是他熟悉又陌生的词汇。
“范式革命”
、“治理模型”
、“路径依赖”
、“协同效应”
、“赋能”
、“闭环”
……这些词汇像一颗颗华丽的珍珠,被巧妙地串联在一起,构成了一篇光彩夺目、气势恢弘的宏大叙事。
他的目光扫过那些复杂的图表、陌生的英文缩写和密密麻麻的指标体系,眉头却在无人察觉间,缓缓地皱了起来。
作为在体制内摸爬滚打了二十多年的“老机关”
,赵林或许不懂什么是“kpi体系”
,也不清楚“to91nha11etg”
的具体流程。
但他懂一样东西——人。
他知道,一份真正能落地的方案,字里行间应该带着泥土的味道,应该能看到具体的人,解决具体的事。
它应该像一把手术刀,精准、锋利,哪怕看起来有些简陋。
而眼前这份报告,不像手术刀,更像是一件陈列在博物馆里的仪仗剑。
它镶满了宝石,雕刻着繁复的花纹,看起来无懈可击,尊贵无比,却唯独没有开刃。
用这把剑,杀不了鸡,更解决不了问题。
赵林的心里,涌起一丝失望。
这种失望,并非针对这份报告本身,而是针对吴宇这个人。
年轻人有野心,想进步,这无可厚非。
借用别人的创意当跳板,手段虽然不高明,但在官场也屡见不鲜。
可坏就坏在,吴宇的“画蛇添足”
。
他分明是看不起苏晨那个原版方案里的“土气”
,非要用自己那套从书本里学来的“洋气”
去覆盖、去改造,结果却把方案里最宝贵的东西——那种直面问题的锐气和解决问题的地气,给彻底磨没了。
这是典型的眼高手低,是象牙塔里待久了的书生通病。
赵林甚至能想象到,如果自己真的把这份报告交上去,办公厅主任会怎么看,市长又会怎么看。
他们不会被这些华丽的词汇唬住,他们只会觉得,秘书一科的人,脱离群众,夸夸其谈。
这个责任,他赵林可不想背。
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爬上了他的嘴角。
他忽然觉得这件事变得有趣起来。
吴宇这孩子,虽然傲气了点,但背景摆在那里,不能轻易敲打,否则就是跟王副市长过不去。
而苏晨那个年轻人,像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锋芒内敛,手段老道得不像个新人。
他故意放任吴宇抢功,甚至主动“捧杀”
,显然是早就料到了这个结果。
一个急于表现,一个不动如山。
两个都是好苗子,但路子截然不同。
赵林忽然有了一个想法。
与其在这里评判这份报告的优劣,不如把他们俩扔进真正的战场里,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就知道了。
他放下了报告,表情看不出喜怒。
“写得不错。”
他缓缓开口,声音平淡,“理论很扎实,视野也开阔。
特别是这个‘kpi体系’,很有想法。”
吴宇的脸上瞬间绽放出光彩,他以为自己得到了科长的认可。
“不过……”
赵林话锋一转,“这个‘阳光政务’平台,牵一而动全身,不是一朝一夕能建成的。
方案我们可以先放一放,内部再多论证几次。”
吴宇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
赵林没给他反应的时间,直接拿起了桌上的电话,拨了一个内线。
“苏晨,你到我办公室来一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