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朱元璋:老四,你说咱修的洪武大典(2 / 6)

加入书签

>凡是对他们有所不利,都被他们捕风捉影的付之一炬。

修四库全书说是文化盛事,反倒不如说是文化史上的又一场大浩劫。

不知道有多少好东西被焚毁。

一个弄不好,就少了很多的自古以来,糟蹋了许多的好东西。

朱元璋那叫一个生气。

那么到了他这个时候,自然而然是要好好的休整一番,提前把洪武大典给整出来。

一定要整的比老四的永乐大典还要好。

不仅如此,在洪武大典弄出来后。

自己这边,还要让人对其进行雕版印刷。

然后制作出来千八百套的。

在各个地方进行典藏。

最好是在各个地方的省会城市,都修大型图书馆。

还有一些重要的学校,也都修建图书馆。

每个图书馆,都给整上一套洪武大典,当做镇馆之宝。

同时皇宫等地方,也要多弄几套珍藏。

防止如同老四修的永乐大典那般,因为太少,以至于因为种种原因,而遗失的特别多。

流传到后世的,只有八百余卷。

思之令人遗憾。

朱元璋自然知道,老四弄的永乐大典,为什么数量稀少。

因为永乐大典包含的东西,太多了。

足足包含了七八千本书,达到3.7亿字。

进行雕版印刷的话,耗费不知凡几。

就算是用人工抄录,弄出一套来,也同样不知道要费多少人力物力。

所以才导致这么一部大典,数量稀少。

不过修订洪武大典,以及今后雕版印刷,弄个千八百部的洪武大典出来,朱元璋觉不是事儿。

现在大明或许没钱,但在今后,终究是不会缺钱的。

至少自己在的时候,后面不会再缺钱。

海外可是有很多财富的。

除了开设市舶司,正常做生意之外。

自己今后也可以,把倭国的石见银山这些给拿到手中,着手进行开采。

有这么多的资金进行支持,洪武大典必须再给安排上。

不安排上,都对不起老四给自己打的好样,还有小日子那边的众多银矿。

也对不起华夏这边的众多有才能之士,所弄的各种文章典籍。

原本的时候,朱元璋是没打算今天说的。

准备等到今后快能做这事儿时,再把口风放出去。

但是,在看到宋濂对汉语拼音,简化字这上面的态度后。

朱元璋觉得,还是先把口风透出去比较好。

宋濂代表的并不是他一个。

而是代表了很大一部分的士人。

他的态度,同样也是许许多多士人们,在这两件事上的态度。

所以,经过了一番的权衡后,朱元璋觉得,自己很有必要把洪武大典的事,给先透露出来。

告诉宋濂,以及宋濂背后的众多人。

他这个皇帝,还是很在乎文化发展的。

把这么一部洪武大典给修出来,绝对是一件千古盛事!

其重要程度,以及能够给人带来的名声,将会远远超过自己准备修的字典。

参与到里面的人,必然会青史留名。

关键是这事儿,需要的人还多。

能参与到这件事情里,对于很多的文化人来说,那都是一个莫大的荣耀。

心里别提有多欣喜。

有这么一个前所未有的读书人的盛事,在前面吊着。

看在这个事儿的份上,简化字,以及汉语拼音的推行上面,也能减少很大的阻碍。

把很多人的嘴都给堵上。

让不少人,哪怕对此心里面不满,有意见,也只能是把嘴闭上,不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