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4章 一份大礼4(1 / 2)

加入书签

“权力厌恶真空。

如果在漂亮国衰弱之前,我们没有一套成熟的世界治理方案,必然会冒出无数牛鬼蛇神,将世界搅得天翻地覆。”

李焕顿了顿,继续深入分析,“这种失序与混乱,绝非我们所愿见到的局面。”

“因此,我们必须避免漂亮国出现坍塌式的崩溃。

以我们目前的实力,尚不足以完全取代其霸权地位,平稳过渡才是上策。”

杨卫东闻言,深表赞同地补充道。

“正是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深入研究漂亮国当年是如何从大英帝国手中接过权杖,从而统领全球的。”

李焕立即附和,并提出了一个具体的历史参照系。

这个看似矛盾的结论——既要挑战霸权,又要维持其平稳——让一旁的杨玥顿时露出了疑惑的神情。

李焕不得不花费一些时间,为她梳理这段关键的历史脉络。

李焕解释道,漂亮国的霸权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漫长的接力过程。

早在十九世纪末,其经济总量与工业实力就已冠绝全球,但世界霸权仍被大英帝国牢牢掌控。

尽管彼时的英帝国已显颓势,凭借遍布全球的殖民地,它依然维持着表面上的统治。

一战期间,仰赖漂亮国的支援,大英帝国赢得了战争。

凭借强大的工业能力和战功,威尔逊总统提出了着名的“十四点和平原则”

平心而论,相较于旧欧洲毫无节操的均势外交,威尔逊的理念堪称公道。

然而,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列强并不买账——在这些老牌帝国眼中,漂亮国不过是个新兴的暴户,虽有实力,却无格调,根本不配领导世界。

吃了闭门羹的威尔逊,只能黯然回国。

甚至因为在欧洲吃了闭门羹,让威尔逊总统受到巨大的政治压力,也让当时的漂亮国人感到自己被侮辱。

真正的转机出现在二战后期。

此时,漂亮国的工业实力已独步天下,凭借强大的工业根基与精妙的参战时机,它成为二战最大赢家。

而欧洲已成一片废墟,漂亮国顺势推出“马歇尔计划”

,彻底掌握了欧洲的经济命脉。

“但大英帝国仍不死心,”

李焕继续道,“它企图依靠广阔的殖民地回血,甚至挑动漂亮国与红色巨人冷战,意图从中渔利,重现日不落帝国的荣光——这便是丘吉尔‘铁幕演说’的深层动机。”

既然大英帝国不愿体面退场,漂亮国便亲手帮它体面。

通过与红色巨人的某种默契,漂亮国推动了全球范围的民族独立运动,顺势拆解了大英帝国的殖民体系。

眼看基石崩塌,大英帝国深知大势已去,迅向漂亮国“滑跪”

,从曾经的“父亲”

沦为了跟班。

漂亮国由此顺利接掌霸权,登顶世界之巅。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李焕最后总结道,目光锐利,“我们完全可以借鉴这段历史。

当下的策略,不应是直捣黄龙,与漂亮国正面进行‘修昔底德’式的摊牌。”

“而应从其全球体系的边缘着手,耐心地拆解其盟友与仆从国网络。

当它的外部支撑逐一松动,其霸权根基自然会生动摇。”

“我明白了,”

杨玥眼中闪过恍然的神色,“这就像伐木,不能只盯着粗壮的树干硬砍,而是要先清理周边的枝蔓,甚至从根部着手,最后大树自然会倒下。”

“非常准确的比喻。”

杨卫东赞许地看了一眼女儿,随即沉稳地补充,“但这需要极高的战略耐心和审慎的操作。

威尔逊的失败在于,他空有理想却缺乏将其付诸现实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