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比武之约(3 / 4)

加入书签

霍元甲酷爱武术,就悄悄看着父兄练习,并在一次外来拳师对霍家的挑衅中大展身手,从此身名大振。后至天津发展,连败俄国大力士及日本浪人,创下精武门,而对于家传的“迷踪拳”也有了改进,并授给了唯一的亲传弟子刘振声,由于霍元甲身体并不好,“迷踪拳”最重的是变通领悟,不以力硬拼,而是以灵巧多变,致人要害取胜,刘振声的资质不如师父,而东渡日本后开设武馆后代也没有什么特别聪明出众的人物,在“迷踪拳”的造诣上无所突破,耀光武馆也没能超过洪门武馆脱颖而出。

你来我往,二十分钟之后,万刘两人已经过手百招,方宝已经看到了“迷踪拳”的路数,这套拳法果然动作轻灵敏捷,灵活机变,而且腿功特别多,除了不停的周旋避开与敌人硬拼,一双腿时踢时挂时撩时点,而且还有忽然深蹲着绊脚扫腿的招式,这估计与霍元甲的体质有关,要知道他身体并不好,出拳的力度不如人家,因此把主要的路数改到更能够发力伤敌的腿部当然更合理实用,而这套拳法讲究的领悟力应该是在搏击对敌时,因为必须在实战中判断出敌人的薄弱之处,然后用相应的招式攻其弱处制服对方,经验与大脑的快速反应力是缺一不可的,外国人长于拳击,疏于下肢的练习,霍元甲能够连败各国力士,这种腿部招式无疑是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然而,尽管迷踪拳是中国的上乘的拳法之一,但是杜赞并没有占到上风,万彪在“龙形拳”的浸**上实在不浅,他的这路拳法虽然并不是最正宗的洪拳嫡系,可是数十年专攻一路,双手呈龙抓箕张,刚劲威猛,拳风凛烈,步步向杜赞紧逼,而且他显然也知道“迷踪拳”长于下路,因此动手时一步一桩,如脚下生根,并不给杜赞攻自己下路的机会,“龙形拳”讲究体态起伏,外刚内柔,意动气行,而后形动,是五路洪拳之首,端的不可小视。

就这样斗了四十分钟,胜负已经渐渐分出了,杜赞的“迷踪拳”虽然比万彪的“龙形拳”要更精妙一些,可是功力的造诣却不如他,两人在拳术上应该是不分伯仲,因此,取决胜负的关键就是体力了,万彪身体强壮,到了现在出拳的力道也只是略有衰减,而杜赞体力不支的情况就表现得很明显了,腿部有了虚浮滞慢之态,闪避也没有那么灵巧,好几次都差点儿被万彪的龙抓击到。

又斗了三十余招左右,只听万彪大喝了一声:“杜馆主,得罪了。”

说了这话之后,他本来已经有些衰减的拳风忽然又变得凛烈起来,双抓狂舞,招招不离杜赞的头部颈部肩部诸处要害,而脚步也加快了,不让杜赞游离闪避而去。

方宝真传洪拳的“龙形”一路并没有这样的拳法,知道必然是万家“龙形拳”独有的秘传之技了,而且这样的拳法也肯定不会对外传授的,机会实在难得,便凝神观看,印证着自己所学。

万彪的双抓狂舞之势一直没有停,再加上脚步紧逼,杜赞闪避不及,顿时左支右绌起来,没一会儿,就听到“哧”的一声,却是他的白色练功服领口被万彪的“龙抓”抓住,拉扯之下,撕下一大片白布。

随着领口被撕烂,杜赞原本沉稳的脸色微微显出了慌张之态,脚步后退,想要拉开距离施展出“迷踪拳”的灵活游避之功,可是万彪哪里会给他这个机会,猛的跨了一步,竟到了他身前三尺,杜赞此刻要想退后已经来不及,对方的双抓递到,只好也伸出双臂格挡,抓拿格揉之间,便较量起近距离的推手来

看到这里,方宝便知道胜负已分,因为他深知,洪拳中的“龙形拳”以抓拿为主,相当散打中的擒拿格斗之术,但还要精妙一些,只要双抓缠住了对方,对方要想再松脱就很难了,更何况的是,万彪的力量在杜赞之上,有着一双浸**数十年的“龙抓手”,杜赞“迷踪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