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孙乾(4 / 4)

加入书签

游人驻足。

他的面容在岁月里渐渐模糊,唯有腰间的玉珏纹路清晰,仿佛还带着颍川巷陌的月光。史书对他的记载不过寥寥数笔,《三国志》说他“雍容风议,见礼于世”,《资治通鉴》提过他“数使诸侯,不辱使命”,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个看似低调的文臣,曾在蒯越的书房里熬红过眼,在蜀道的风雪中摔断过马鞭,在白帝的病榻前,用最后的力气,为益州百姓写下轻徭的条陈。

乱世从来不乏英雄,却更需要“守心”的人。

当关羽的青龙偃月刀成为传说,当诸葛亮的羽扇摇成神话,孙乾们的故事,藏在户籍册的数字里,藏在百姓的歌谣里,藏在那些“不重要”的史笔之间。

他们是历史的经纬线,是穿起风云变幻的细针——没有他们在幕后的奔走,就没有刘备的“仁义之师”,没有诸葛亮的“开府治事”,甚至没有蜀汉政权那四十年里,让益州百姓短暂喘息的“治世之光”。

如今再读三国,人们会为赤壁的火惊叹,为街亭的失叹息,却很少想起,在那些宏大叙事的间隙,有无数个孙乾,用书生的笔、谋士的舌、君子的心,在乱世里种下一颗颗理想的种子。

就像颍川书斋的孤灯,虽照不亮整个长夜,却让每个靠近的人,看见光的方向。

或许这便是历史最动人的地方——它不仅属于光芒万丈的英雄,更属于那些默默守护光芒的人,他们的名字或许会被风化,但他们的信念,却永远留在了文明的长河里,等着后来者,去打捞,去铭记,去让那缕清辉,重新照亮人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