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姜维(3 / 4)

加入书签

以安全撤回汉中,这便是着名的“死诸葛吓走生仲达”。

诸葛亮的离世,对蜀汉来说是巨大的打击,对姜维而言,更是失去了一位良师和引路人。

但他继承了诸葛亮的遗志,决心在蜀汉继续为兴复汉室而努力,尽管前路布满荆棘,他却毫不退缩,带着诸葛亮的期望和自己的信念,在蜀汉的土地上,继续践行着那看似遥不可及却又无比坚定的理想。

诸葛亮去世后,蜀汉军政大权逐渐落入蒋琬、费祎手中。

姜维作为诸葛亮的衣钵传人,虽有北伐之志,却因蒋琬、费祎主张保境安民,多次受到掣肘。

蒋琬执政期间,将军事重心放在防守上,同时试图从水路进攻曹魏,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实施。

姜维曾多次提出率军北伐的建议,蒋琬虽未完全拒绝,但也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只是让姜维率领偏师西进,与羌人联合,骚扰曹魏边境。

延熙元年(公元238年),姜维随蒋琬进驻汉中,开始小规模的北伐行动。

他率领一支偏师,进攻曹魏的陇西地区,试图与当地的羌人部落联合,扩大蜀汉的势力范围。

姜维凭借着自己对羌人的了解和出色的军事才能,成功说服了部分羌人部落,与他们达成合作。

在与曹魏军队的交战中,姜维灵活运用战术,多次取得胜利,斩杀了曹魏的一些将领,缴获了不少物资,让曹魏在陇西地区的统治受到一定冲击。

此次北伐,虽然规模不大,但姜维在战场上的表现,让蜀汉朝廷看到了他的军事才能,也为他日后更大规模的北伐积累了经验。

延熙九年(公元246年),蒋琬病重,费祎开始全面主持蜀汉军政事务。

费祎对姜维的北伐行动限制更为严格,每次只给他不超过一万人的兵力。

尽管如此,姜维依然没有放弃北伐的信念,只要有机会,他就会率军出征。

延熙十年(公元247年),曹魏境内的羌胡部落发动叛乱,姜维趁机出兵接应,与魏将郭淮、夏侯霸在洮西展开激战。

在这场战役中,姜维充分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巧妙地利用地形和敌军的弱点,与羌胡联军紧密配合,成功击败了郭淮的军队,斩杀了曹魏的将领徐质,收复了部分失地。

洮西之战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蜀汉军民的士气,也让姜维在蜀汉军中的威望进一步提升。

然而,费祎遇刺后,姜维终于得以独掌军权,他开始大规模地组织北伐行动。

延熙十八年(公元255年),姜维率领数万人马北伐,与魏将陈泰、邓艾在洮西展开决战。

姜维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术,将陈泰的军队引入洮西的有利地形,然后发起猛烈攻击。

魏军大败,死者数万人,姜维取得了蜀汉北伐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洮西大捷后,姜维乘胜追击,包围了狄道城。

但由于后续补给不足,加上邓艾等人的援军赶到,姜维最终未能攻克狄道城,只能无奈退兵。

尽管北伐过程中遭遇诸多挫折,但姜维始终坚持不懈。

他深知蜀汉国力弱小,若不主动出击,只能坐以待毙。

每次北伐,他都精心筹备,制定战略计划,亲自率军冲锋陷阵,不畏强敌,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信念。

他的北伐行动,虽然未能实现兴复汉室的目标,但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蜀汉的灭亡,也让曹魏不敢轻视蜀汉的存在。

景耀五年(公元262年),姜维最后一次北伐,却被邓艾击败于侯和。

此时的蜀汉,朝政日益腐败,黄皓专权,后主刘禅昏庸无能,对姜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