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姜维(2 / 4)

加入书签

守卫,士人百姓也慷慨激昂,誓要守护家园。

姜维作为参军事的中郎,又是姜家之人,主动承担起组织乡勇护城的重任,他领二百人坚守城门。

数日之后,姜维在城门楼上换防,远远望见远处旌旗挥动,一支黑色骑军长线行来,他立刻意识到是马超大军回城,赶忙让侍从去禀报,同时冷静思考应对之策。

他明白,守城将士若不开城门,马超必定起疑;若开城门,马超的铁骑会迅速冲入。

稍作思索后,姜维果断下令将士架起弓弩,伏于城墙垛后准备迎敌,凭借冀城城高池深,拖延时间等待大军支援。

城下的城门营迅速行动起来,带着守城器械攀上城头,井然有序地开展战备。

姜维虽是初次作战,但看到将士们训练有素,心中稍安,他深知自己作为临时统领,绝不能慌乱,首要任务就是拖延时间。

马超大军渐近,战马奔腾卷起尘土飞扬,旌旗猎猎,气势汹汹。

但姜维镇定自若,指挥着将士们沉着应对,在他的带领下,守城将士们成功抵御了马超的首轮攻击,坚守住了冀城,等待着后续战局的变化,而这也是姜维军事生涯的初次亮相,初露锋芒的他,在这片乱世中,即将踏上更为波澜壮阔的征程 。

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首次北伐,蜀军势如破竹,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应亮,关中震动。

姜维时任天水郡参军,随天水太守马遵外出巡视。

马遵听闻诸县响应蜀军,怀疑姜维等人有异心,连夜逃往上邽。

姜维察觉后,连忙追赶,却被城门阻拦,无奈之下,他返回冀县,冀县也不放他入城。

在走投无路之际,姜维最终投降了蜀汉。

诸葛亮见到姜维后,对他的才识和胆略大为赞赏,称他“忠勤时事,思虑精密”“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将他视为可堪大用的人才。

姜维归蜀后,被任命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

年仅二十七岁的姜维,在蜀汉得到了诸葛亮的重用,开启了他人生新的篇章。

此后,姜维跟随诸葛亮南征北战,参与多次北伐。

在北伐过程中,他不仅学习到了诸葛亮精妙的军事谋略,还深刻领悟到了诸葛亮“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坚定信念,这也成为他日后矢志不渝为之奋斗的目标。

建兴九年(公元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姜维随大军出征。

此次北伐,诸葛亮以木牛流马运输粮草,与魏军对峙于祁山。

曹魏派司马懿都督关中诸军抵御蜀军,司马懿深知蜀军远道而来,粮草补给困难,采取坚守不战的策略。

诸葛亮为诱敌出战,多次派人挑战,甚至送女人衣服羞辱司马懿,但司马懿不为所动。

姜维在这场战役中,参与了蜀军的军事谋划,他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虽未改变司马懿坚守的策略,但他的才华进一步得到诸葛亮的认可。

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出斜谷,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懿对峙于渭水南岸。

这一次,诸葛亮分兵屯田,作长久驻扎之计,试图打破司马懿的坚守策略。

姜维始终跟随在诸葛亮身边,协助处理军务。

然而,天不遂人愿,诸葛亮最终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

蜀军秘不发丧,姜维等将领按照诸葛亮生前的部署,有条不紊地组织退兵。

司马懿得知诸葛亮死讯后,派兵追击,姜维让杨仪反旗鸣鼓,做出反击的态势,司马懿误以为诸葛亮诈死诱敌,不敢贸然追击,蜀军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