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李斯(3 / 6)
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他犀利地指出,秦王在对待珍宝和人才上的双重标准是不合理的,否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
最后,李斯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强调驱逐客卿是“藉寇兵而赍盗粮”,会使秦国失去人才,削弱自身实力,而资助敌国:“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嬴政读罢《谏逐客书》,被李斯的雄辩和远见所折服。
他意识到自己险些犯下大错,逐客之举确实会给秦国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嬴政立即下令废除逐客令,召回被驱逐的客卿,并恢复李斯官职经此一役,李斯不仅保住了自己在秦国的地位,更赢得了嬴政的信任与重用,官职一路升至廷尉。
此后二十余年,李斯始终坚定地站在嬴政身边,成为嬴政实现统一大业的得力助手。
在军事战略的制定上,李斯协助嬴政制定并实施远交近攻的战略。
他深入分析六国的地理位置、国力强弱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提出先拉拢距离秦国较远的齐国、燕国,稳住它们,使其不与其他国家联合抗秦。
然后集中力量,逐步蚕食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这一战略如同一张精准的大网,将六国逐步纳入秦国掌控之中。
在军事行动中,李斯密切关注前线战况,及时为嬴政提供决策建议。
当秦军进攻赵国时,赵国名将李牧多次击退秦军。
李斯深知李牧是赵国的中流砥柱,若不除去他,秦军难以取胜。
于是,他再次施展离间计,派人携带重金潜入赵国,贿赂赵王的宠臣郭开,让他在赵王面前诬陷李牧谋反。
赵王昏庸,果然中计,杀死李牧。
李牧一死,赵国防线崩溃,秦军势如破竹,很快便攻克赵国都城邯郸。
在政治上,李斯积极参与秦国的各项改革,为秦国建立起一套高效的政治制度。
他协助嬴政建立起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设立三公九卿,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九卿则分管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
这种制度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大大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同时,李斯还建议嬴政统一法律,将秦国的法律推广到全国,使全国有了统一的行为规范,加强了国家的统治秩序。
公元前221年,秦国终于完成统一大业,嬴政称帝,史称秦始皇。
李斯因功被任命为丞相,达到了他人生的巅峰。
此时的他,位极人臣,荣耀无比,成为秦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
为巩固秦朝统治,李斯又提出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政策。
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