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回甘泉(3 / 5)

加入书签

,果然,前两年的记录还算详细,可去年下半年开始,很多记录都空着事由,只写了“姚县丞用印”。他指着其中一条问:“去年十月十二日,用印为张大户出具‘乐善好施’的证明,此事你可知晓?”

    王福低声道:“知晓,张大户给了县衙五十两银子,说要捐给育婴堂,求个证明好去府里请功。姚县丞收了银子,就给盖了印。”

    “五十两银子呢?”

    “在……在姚县丞那里,说等育婴堂修缮好了再给。”

    刘满仓冷笑一声,将簿子扔在案上:“姚县丞,按《大清律·吏律》,官吏受财枉法,一贯以下杖六十,一贯以上按数加等。你收了张大户五十两银子,为他出具不实证明,这已是枉法之罪。更别说你僭用印信、隐瞒账册,桩桩件件,都够得上革职查办。”

    姚谨这才慌了,“扑通”一声跪下:“刘老爷饶命!小的也是一时糊涂,那五十两银子我这就拿出来,求老爷不要上报上峰!”

    刘满仓看着他,心里清楚,姚谨虽是候补县丞,却也是通过科举出身,背后或许有同乡官员撑腰,若真把他查办了,难免会引来麻烦。但他更清楚,自己刚回任,必须立住威信,否则这甘泉县的衙务还是会被姚谨把持。他沉吟片刻,道:“饶你不难,但你得答应我两件事。”

    姚谨忙磕头:“老爷请讲,小的万死不辞!”

    “第一,把这三年挪用、收受的银子悉数交出来,充作县衙公费,赈济欠税的贫苦百姓。第二,从今日起,你只管粮马、水利之事,印信、诉讼、赋役一概不许插手,若有违反,我立刻上报西安府和布政使司,到时候可就不是革职那么简单了。”

    姚谨心里虽不甘,却也知道这是最好的结果,只能咬牙应下:“小的遵命。”

    刘满仓让他起来,又对王福道:“你去把刑房典吏叫来,我要查近三年的诉讼案卷。另外,通知各房书吏、差役,明日辰时在大堂集合,我要训话。”

    王福应声退下,姚谨也灰溜溜地走了。签押房里只剩刘满仓一人,他走到窗边,望着院里的老槐树,伸手摸了摸腰间的黄铜带钩——这是他刚回衙时从库房里找出来的,比姚谨的素银带钩沉些,却带着官制器物特有的规整。他知道,这只是第一步,姚谨不会轻易服软,往后的日子,怕是还有得斗。

    次日辰时,县衙大堂里挤满了人,书吏、差役站了两排,姚谨站在佐贰官的位置上,脸色依旧难看。刘满仓穿着崭新的八品补服,捧着印盒走上大堂,将印盒放在案上,朗声道:“本官刘满仓,奉旨回任甘泉县知县。这三年,多谢姚县丞代掌衙务,只是按制,印信需由知县亲掌,今日起,印盒由本官保管,各房用印,需经本官签字画押方可。”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另外,查得去年秋粮欠缴多为富户故意拖延,今日起,由户房王典吏牵头,差役配合,逐一催缴。凡欠税者,三日内缴清,逾期不缴,按律处置,不论权贵亲眷,一视同仁!”

    底下的书吏、差役们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