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洪承畴眼中的好人!(3 / 6)
此前子嗣艰难,即位四年才生下三子两女,只独活了皇三子一人。
现在短短两个多月,一口气生下四子两女,还各个健康,不像此前,生下来就病的,一副短命样。
皇上不仅变得英明神武,还子嗣兴盛,制置司的那些帝党近臣们,各个喜得合不上嘴,天天就像是过年一般。
难道真的是二祖列宗显灵,大明真龙命脉保佑?
不过这些事,只是在李瑾脑海一闪而过,他心里有更重要的事要办。
皇上的脚步越逼越紧,再不断尾求全,就要玉石皆焚!
李瑾在心里盘桓着,到底如何提起这个话题,不想洪承畴主动提起来。
「仲鲁先生,晚辈听闻先生此前做过清军御史和巡边御史,对宣大边戎之事非常熟悉。此次晚辈受皇上重恩,寄予厚望,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正巧与先生同路,好向先生求教这宣大边戎事宜。」
真是瞌睡给了个枕头。
李瑾授着胡须,老神在在地说:「宣府镇,乃拱卫京畿西北要镇。大同丶山西,更是直面土默特蒙古人,拱卫山河表里之腹地。
此三镇,朝廷屯集重兵,经历无数血战,是大明边军中最为骁勇善战之众,实乃大明九边之柱石。」
听到这里,洪承畴冷哼几声。
大明九边柱石,也不再是宣大山西三镇兵马了,你们已经没有讨价还价的本钱了。
可惜,你们还沉溺在过去,执迷不悟。
也好。
李瑾继续往下说。
「不过能战是能战,就是骄将悍卒,桀骜不驯啊!」
「桀骜不驯?」
「是的,上面的将官喝兵血,吃空饷,养家丁。朝廷发下的粮饷,他们敢截走一半。分到下面兵卒,只是杯水车薪。
于是下面的兵卒们忿忿不平,时常闹饷...
为了解决困境,朝廷时不时派清军巡边御史下去清点名册,厘查帐簿,剔除积弊..
可往往是好一阵子后又好景不长,局势又变得让人焦头烂额啊。」
李瑾摇着头,叹息不已。
洪承畴默默地听着,没有发表意见,不过却听出李瑾话里的警告之意。
不要轻易对这三镇边军动手,会出大事的。
洪承畴心里冷笑几声。
边军现状,他巡抚延绥和宁夏两镇时,早就摸得清清楚楚。而锦衣卫都尉司和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