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重活一世,不就是为了改变吗?(2 / 4)
的话。
他甚至下意识联想:陈总是不是上午刚参观完中芯的芯片车间,就觉得所有厂房都该有空调?
这句略带不敬的吐槽他咽了回去,只在心里嘀咕:“陈总这可越来越理想主义了。”
提高伙食尚且是小事,但全厂安装中央空调、24小时运转,可是实打实大幅拉升生产成本的问题。
购买安装空调的费用虽然不低,但对e来说还是小问题,真正的大头是电费。
众所周知,厂房层高远高于普通住宅,同样面积下空间更大、耗电更凶,更何况工业电价本就更高。
如今空调也是出了名的“电老虎”,这么大一片厂区常年开着空调,电费成本恐怕都能赶上人力支出。
也正因如此,全国根本没几家车间会装空调,就连“不差钱”的国企最多也只给办公区安上空调。
中芯这样的企业属于极特殊的个例。
芯片制造对环境有着极为严苛的要求,普通电子组装厂远不需要达到恒温、恒湿的标准。
e其实已经是国内非常正规的组装厂了,不仅尽量贯彻“无尘”作业,还要求员工穿戴防静电设备,这在整个行业里已属难得。
放眼全国,绝大多数工厂别说装空调,有些纺织厂甚至连口罩都不愿为工人配发。
在不少工厂主眼中,工人不过是消耗品。
这个时代最不缺的,就是“物美价廉”的劳动力。
你若嫌环境不好,大可以离开,厂外有的是人愿意顶上来。
雷君自认对待员工已经相当优厚:e提供的住宿条件、伙食水平、薪资待遇,乃至加班补贴,在行业内都堪称独一档。
也正因如此,“良心工厂e”的说法早已传遍珠三角务工圈子,甚至逐渐在全国打响名声。
这种以人为本的管理策略,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影响。
每次招工消息一放出,招聘点外总会有工人连夜排队等候。
托关系、找管理层往厂里塞人的“关系户”更是络绎不绝。
甚至有人愿意花一千块钱高价,只为一个进厂工作的机会。
可偏偏就是这样一家在外有口皆碑的工厂,到了陈总眼里,却仿佛处处都是问题。
想到这里,雷君不由得叹了口气,语重心长地劝道:
“陈总,我明白您是出于好意,但办工厂……太理想化是行不通的。”
“您放眼看看,全国有哪家工厂像我们一样——加班给补贴、病假不扣钱、宿舍六人间、伙食顿顿有肉?”
“就因为我们坚持这些,已经引来不少同行不满,说我们是实体业的‘搅局者’。”
“在他们那里,工人每天工作十六个小时以上没有一分加班费,生病也不敢请假,因为一旦请假,‘全勤奖’就没了,那本就是工人应得的工资。”
“流水线上常年加班、最终一睡不醒的案例比比皆是,最后却连工伤都认定不了,一分抚恤金都拿不到。”
“这才是眼下大多数工厂冰冷的现实,工人没得选……而e,才是很多人眼中的那个‘异类’。”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应该迈出这关键的第一步!”
陈天目光炯炯,语气坚定:“我听说,正是由于我们的坚持,周边几家工厂为了留住熟练工,也开始推行加班补贴,这不是积极的改变吗?”
“您以为之前就没人尝试打破现状吗?”雷君苦笑。“挑战行业潜规则,注定会遭到整个圈子的反扑和打压。”
“要不是我们底子硬,硬是顶住了几轮压力,眼下这些政策恐怕早就执行不下去了。”
“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