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当年之事!李新春的震惊,嫌疑人这(3 / 4)
p>
杜英看到这一幕,低声向刘树义道:“伯父真的与案子无关”
伯父
刘树义眉毛一挑,杜英这称呼,可比李新春他们亲切多了。
他知道杜英的担忧,点头道:“放心吧,我没有骗你们,虽然我不清楚家父为何会来这里见杨晖,但以家父的身份地位,他若真的想对杨家做什么,根本就不用他亲自动手,他随便一句话,就足以让杨家彻底消失。”
“所以,他能出现在这里,还被万年县衙写进卷宗里,让所有人都知道他来过杨家,便足以代表他与杨家之事无关。”
杜英想了想,道:“如此便好。”
刘树义笑了下,杜英面对自己,越来越不像冰山美人了。
这时,李新春与丁奉看完了卷宗,李新春眉头紧皱:“这卷宗好像一句有用的话都没有,通篇都是判断、猜测、认为,我们根本没法用啊。”
丁奉身为御史,面对这样的卷宗,难得没有发火挑刺:“没办法,当年的情况比较特殊,到了武德二年就好很多了。”
“可这案子偏就发生在武德元年!”李新春看向刘树义,道:“刘郎中,这卷宗作用不大,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
众人闻言,也都连忙期待的望向刘树义。
刘树义想了想,道:“我们除了卷宗外,还有周围百姓的口供,不妨先等等口供,或许口供会给我们需要的线索。”
李新春一听,当即点头:“没错,我们还让人询问邻居的口供……这都这么久了,怎么还没问完”
说着,他直接转身,就想让衙役去催一催。
“李县令,我们回来了……”
而就在这时,几个衙役满头大汗快步走了进来。
一看到他们,李新春眼眸便是一亮,道:“怎么这么久都问完了”
衙役们连忙道:“有些百姓记得不是太清楚,需要时间去回忆,还有些事情一家人说的都不同,记忆出现了差错,又彼此确认了一下,这才耽误了一些时间。”
解释的同时,他们纷纷将自己刚刚问出的口供递给了李新春。
李新春低头看着远比卷宗厚的多的口供,道:“这些都是确认后的口供”
衙役点头:“是,基本是他们的共识。”
李新春得到确认,直接将供词交给刘树义:“刘郎中,你先看。”
刘树义也不和李新春客气,接过供词,便迅速翻看起来。
因这些供词书写时较为匆忙,字迹都很潦草,但好在刘树义结合前后语境,倒也能辨认出来。
他一目十行的快速阅读,同时在脑海里一边与卷宗上的内容对照,一边整理供词。
在这种一心多用的多线程协作下,不到一刻钟,他便将所有供词翻阅完毕。
“呼……”
刘树义长长呼出一口气,视线从供词上移开。
李新春等人见状,连忙询问:“如何”
刘树义迎着李新春等人紧张又希冀的视线,笑着说道:“有些收获。”
众人双眼顿时亮起,李新春忙道:“什么收获”
刘树义没有卖关子,直接道:“主要在三个方面。”
“第一,邻居们说,杨温婉在失心疯,忘记了家人,行为奇怪之前,曾大病过一场……”
“也就是说,杨温婉出现问题,是在那场大病之后,这场大病,就是杨温婉前后大变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那么,她后面的怪异情况,是否与她这场大病有关或者说……”
刘树义视线在众人身上扫过,最后落在了容颜美艳的杜英脸上:“有人借助这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