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当年之事!李新春的震惊,嫌疑人这(1 / 4)

加入书签

第173章 当年之事!李新春的震惊,嫌疑人这就发现了

“你说谁!”

“刘郎中父亲!”

“这……真的吗”

听到顾闻的话,李新春等人皆是一惊。

哪怕是清清冷冷,仿佛万事都难以进入其心的杜英,也在此刻表情有了明显的变化,她艳丽的眼眸微微瞪大,几乎是第一时间,转头看向了刘树义。

不怪他们大惊小怪,而是真的任他们想破脑袋,也不会想到,十年前富商一家的诡异遭遇,竟然还能与早已死去的刘文静扯上关系。

更别说刘文静的儿子,此时此刻,就在他们身旁,而且还是主查之人。

这种情况,哪怕是经历丰富的李新春与丁奉,也是第一次遇到。

别说他们了,就算是刘树义,在听到刘文静三个字时,耳朵都有一刹那的嗡鸣,真的是连他也没想到,会在这里听到刘文静的名字。

“卷宗给我。”刘树义直接道。

顾闻在说出刘文静三个字时,就心惊胆颤,怕说了不该说的话,惹怒了刘树义,好在刘树义虽然也有一些意外,但神情要远比李新春等人冷静的多,这让顾闻心里松了口气。

他不敢有丝毫迟疑,连忙从怀中取出了一份薄薄的卷宗。

刘树义接过卷宗,先向卷宗封面看去,便见上面写着“武德元年八月,富商杨晖子女失踪案”。

看着卷宗这略显随意的命名,刘树义摇了摇头,武德元年大唐刚刚建立,各项规章制度皆不完善,再加上外患严重,朝廷的精力都在打江山上,所以各个衙门还没有统一与细节上的要求,也就导致当年的卷宗,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与现在各方面都有明确要求的卷宗,相差很大。

而这样的卷宗,刘树义很难对其完整性抱有希望。

将卷宗打开,目光向上看去……

果然!

正如刘树义所料,卷宗记载的内容,很是有限。

或者说,当年万年县衙调查的内容,很是有限。

卷宗只说了富商杨晖前来报案的时间,然后按照时间顺序,对杨晖的报案进行调查。

经过万年县三日的调查,得到了这些信息:

第一,杨晖之女杨温婉武德元年八月初二失踪,据查,杨温婉失踪前精神恍惚,偶尔会不认识家里人,后自行离家消失。

县衙判断杨温婉是离开家后犯病,不记得回家的路,又不记得家人是谁,因此走丢,杨温婉失踪一案,乃自身原因,非被贼人掳走。

第二,杨晖之子杨兴武武德元年八月初五失踪,询问杨家下人得知,杨兴武一直嚷着要找姐姐,还说谁若拦着他,他就与谁拼命,因其日夜不休连续三天寻找,杨晖夫妇怕他身体熬不住,强迫他回府休息。

当晚,杨兴武于杨府内失踪。

经调查,当晚杨府内没有外人进入,下人也没有听到任何异常的声音,结合杨兴武之前表现,县衙怀疑杨兴武是不满杨晖夫妇阻拦他寻找姐姐,因此趁着夜深,偷偷离开杨府,寻找杨温婉。

后在外面不知遇到什么意外,没有返回……故此,县衙判断,杨兴武的失踪,也是自己主动行为,非贼人掳走。

杨温婉与杨兴武皆非贼人掳走,县衙还有很多其他案子要忙,所以调查到此为止。

卷宗关于案子的记录,就是这些,没有询问下人的具体供词,没有相应的证物……细节严重缺失,证据链根本没有闭合,若是放到现在,这种卷宗送到刑部,刘树义绝对一句废话都不会说,直接就打回去让县衙重查。

但当年情况特殊,小案子的卷宗基本上都是这样记载的,也没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