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 绝粮·焚寨·车轮放平:辽东绞杀三重门(5 / 5)

加入书签

金军不得不来打草谷。

    一旦金军来攻,大宋便凭坚固工事死守,以火器优势消耗其有生力量;金军退去,大宋便继续向前推进,蚕食一寸是一寸。

    这种打法不追求速胜,却能让胜利的天平在日复一日的对峙中,稳步向大宋倾斜。

    而金国最致命的短板,就是其人口太少。

    本就人口稀薄的金国,经宋辽联军连番打击,青壮劳力与士兵已折损大半。

    即便金国能从辽国和高丽掠夺人口补充,一来数量有限,二来被掠夺者多怀抵触之心,难以真正转化为可用的战力与生产力。

    大宋的消耗战,恰恰瞄准了这一点——每一次小规模的冲突,每一次对据点的围攻,金国损失的都是难以再生的人口。守一座城,要消耗一批士兵;袭一次宋军粮道,又要折损一批青壮。大宋人口基数庞大,损失些士兵可以迅速补充;金国却经不起这般消耗,每损失一人,就意味着防线多一分松动,生产力多一分衰退。

    如此往复,金国的人口缺口会越来越大。

    到那时,农田无人耕种,粮草便会愈发匮乏;士兵无人补充,防线便会处处漏风。

    到了后期,或许金国连守城的士兵都凑不齐,只能眼睁睁看着大宋的营寨与道路一点点推进到其腹地。

    更关键的是,大宋的战略早已埋下更长远的伏笔。随着“结硬寨”推进,修路筑港的工程不断延伸,为未来的交通革新铺平了道路。

    若是大宋的火车研发成功,铁轨便能顺着修好的道路一路铺向东北,将东北与大宋腹地紧密连接。

    届时,军队调动、物资运输的效率将呈几何级提升,大宋对东北的控制力会如磐石般稳固。

    如此一来,金国纵有顽抗之心,也无回天之力。人口消耗殆尽,土地被逐步蚕食,最终只能在大宋稳扎稳打的推进中走向覆灭。东北的广袤土地,也将彻底纳入大宋版图,成为大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说穿了,大宋这就是在仗着国力欺负金国,对着金国最薄弱的软肋,打出的一场必胜之战……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