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 绝粮·焚寨·车轮放平:辽东绞杀三重门(3 / 5)

加入书签

啃冻硬的豆子?就这豆子,还是大宋给辽国提供的。

    同样是抛家舍业,宋军身后有朝廷兜底,生老病死,大宋朝廷都管到底不说,大宋朝廷还给立功的将士分房、分田、分女人,而自己战死了不过是荒野里一抔无人问津的黄土。

    那些曾经喊得震天响的“复国雪耻”,在饿到发昏的夜里,渐渐变成了对“一顿饱饭”的朴素渴望。

    经常有辽军将士偷偷向宋军借粮。

    对此,大宋方面也大方,不论谁来借,都有监军对接,客客气气地多给辽军的将士拿些吃的,辽军将士有事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也都会帮助,比如帮辽军将士救治伤员。

    在闲聊时,宋军将士都会说,这打仗,打的是国力,而非只个人勇武,你看我们这边,大炮一字排开,将金狗轰蒙了,上去就是砍,战功就跟白捡的差不多,再看看你们,兵甲都不全,只能拿命拼,这也就罢了,还吃不饱,穿不暖,怎么打胜仗,分明就是在送死。

    听宋军将士这么说,辽军将士感到深深的不甘、深深的不平衡。

    有个辽军小兵,拼死击杀了两个金兵,换来的赏赐不过半袋发霉的谷子,这要是在宋军中,立下这样的功劳,都够换二亩良田、两贯赏钱、一个婆娘了,还能吃顿庆功酒,酒、肉罐头管够。

    有个辽军的小校望着自己磨得露趾只能塞点乌拉草才不至于冻掉脚趾的靴子,再看看宋军小卒脚上都穿着厚实的毡靴,那点“辽人当战死”的骨气,像被雪水泡过的柴火,再也燃不起火星。

    辽军士兵凑在宋军借给他们的火炉旁抱团取暖,没人再提“复国”,都在想,投了大宋,衣食无忧,什么都有人管;留在辽军,说不定明天就冻毙或者饿死在战壕里,连个收尸的人都没有。

    有个老兵啐了口唾沫:“大辽至此,乃皇帝之过,为何要我等殉葬?!”

    又有个老兵说:“投了大宋,依旧可以杀女真报仇雪恨,我等何必留在辽国白白牺牲?!”

    更有甚者,直接指出,什么家国?连肚子都填不饱,谈何雪耻?

    这些话像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大量的辽军将士,转投了宋军。

    大宋方面早有指示,不愿意投大宋的辽人,一概不勉强,并且赞扬对方对大辽牺牲的精神,能帮就帮;而愿意投大宋的辽人,只要留起头发,改左衽为右衽,一律接纳。

    大宋方面甚至提出一句口号:不管你原来是什么人,只要你投了大宋,就是宋人。

    留头发能换来暖和的棉衣,改衣襟能端起盛满热粥的饭碗,这些实实在在的好处,比虚无缥缈的“复国大业”更能安抚饥肠辘辘的肚皮。

    这使得大量的辽军主动投了宋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