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西川争夺战(28)(2 / 2)
特别强调王建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就说他为一己私利,勾结南诏,意图割据西川。若不是他引狼入室,南诏岂能如此轻易深入我境?”
张承业会意,继续写道:“查永平节度使王建,本一介草莽,蒙国恩而镇永平,不思报效,反生异志。去岁暗通南诏,许以黎、雅之地,引蛮兵入寇,致使生灵涂炭...”
李倚满意地点头:“接着写谢从本反正之功。虽然他之前追随王建,但能迷途知返,不仅收复黎州,更献上王建通敌铁证,功过相抵,应当嘉奖。”
“雅州刺史谢从本,虽曾附逆,然能幡然醒悟,率部反正。今既克黎州,尽歼南诏残寇,并献逆臣通敌书信为证,其功可嘉。臣请授其黎雅制置史,镇南将军,以示嘉勉。”
李倚走到帐前,望着远处的临邛城,继续道:“然后是各路将领的功劳。高仁厚运筹帷幄,山行章、杨儒深入敌后,符道昭、李振平定蜀州,华洪弃暗投明,杨崇本、陈二牛等皆有大功。都要一一列明,请朝廷封赏。”
张承业笔下不停,将各位将领的功绩详细记录。写到这里,他忽然抬头:“大王,关于华洪...他毕竟是王建旧部,若在奏章中过于褒奖,恐惹朝中非议。”
李倚摇头:“华洪能阵前起义,献出晋原,此乃大功。若不对这等反正之臣予以重用,将来还有谁肯弃暗投明?你只管如实上奏,朝中若有非议,本王一力承担。”
“大王英明。”张承业继续书写,将华洪献城之功大书特书。
待写到南诏军的覆灭时,李倚特意嘱咐:“要强调段海平、王嵯峰二人顽抗到底,最终全军覆没的下场。让朝野上下都知道,犯我大唐者,虽远必诛!”
张承业会意,笔下顿时带了几分杀气:“南诏贼首段海平、王嵯峰,负隅顽抗,冥顽不灵。我军四面合围,终将其全歼于鸡栋关下。二酋授首,蛮兵尽灭,西南遂安...”
写完战事经过,张承业停笔问道:“大王,关于请赏之事,该如何措辞?”
李倚沉吟道:“将士们血战半年,理应重赏。但如今朝廷艰难,不宜要求过奢。可请圣上酌情封赏,重点是那些阵前起义、反正来归的将领,要让他们感受到朝廷的宽厚。”
张承业点头,继续写道:“今西川初定,将士有功,伏乞圣恩,量功行赏。尤以阵前反正、弃暗投明者,更宜厚赏,以彰朝廷宽仁,以励来者...”
最后,李倚道:“最重要的是要表明心迹。我李倚身为宗室,镇守西川,保境安民乃是本分。如今叛乱既平,自当继续为圣上守卫边疆,使南诏不敢再犯。”
张承业闻言,笔下更加流畅:“臣本宗室疏属,蒙圣上不弃,委以重任。今幸不辱命,平定西川,皆赖圣上天威。臣必当竭诚尽力,永镇西南,使蛮夷不敢窥伺,盗贼不敢猖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