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龙芯找上门(1 / 2)
王明的研发小组之所以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拿出研究成果。
主要还是因为CMOS传感器不是逻辑芯片,他们不需要考虑逻辑上的问题,CMOS对制作工艺要求也不高,只需要0.8微米到0.13微米工艺就可以生产。
只需要解决光电转换效率、噪声控制、动态范围信号读出、噪声抑制算法还有像素构造就可以了。
因此研发效率比CPU、GPU这一类的逻辑芯片快很多。
其实逻辑芯片的研发难度也不是很高,逻辑芯片讲究的就是一个逻辑,只要你的逻辑思路是正确的,就可以设计出一款逻辑芯片。
设计逻辑芯片是不需要画图的,很多人以为设计这东西需要画图,实际上它是由一个个代码构成的,逻辑芯片的逻辑功能就是通过编程实现的。
设计师输入代码EDA就可以将代码直接编译成电路逻辑,这也是为什么会说EDA是芯片之母的原因。
这个年代的半导体行业之所以不发达,一个是因为大家都觉得造不如买,二个是因为大家觉得这东西太高大上,不知道得投入多少钱才能出成果,就是出了成果也不一定造得比国外好。
华夏并不是没有半导体研发人才,而是有资金的人对这个行业产生误解,要是让这些人知道这个行业才是最赚钱的,他们可能会不惜成本投入进去进行研发。
等资金意识到芯片这东西赚钱的时候,已经晚了国外不知道多少年的时间了。
中科院计算机所在启动龙芯项目的时候也只是投入100万软妹币,最早的时候他们研发的是一种叫现场可编程的得逻辑,也就是门阵列,或者叫逻辑电路集合吧!
就是这个成果让政府人民看到了希望,随后便追加投资到了500万再加上民间的资本500万一共一千万开始了我国艰难的cpu研发之路。
龙芯研发团队是2001年开始组建的,他们在2002年8月就研发出自主产权CPU,从2001年到2010年,龙芯的研发经费才用了4亿,这些资金还是上头扶持给他们的资金。
如果他们能像沈浪有大把资金投入进去,想来他们早早就将名头给打出来了。
他们做得慢还有着一个特殊原因,就是因为这群搞科研的人,他们不懂得如何去经营,不懂经营又如何获得利润,没有利润又哪来的研发资金,这要是换个人带领他们研发团队。
再加上华夏庞大的政采市场,说不定他们能将龙芯做成全球第三。
...
2002年4月17日。
清晨。
恭王府附近,一处静谧的四合院。
晨曦微光透过古朴的窗棂,洒进宽敞雅致的主卧。
一张奢华的五米长大床上,李翠玲安静地睡在沈浪左侧,呼吸均匀。右侧,志玲姐姐则慵懒地趴在沈浪宽阔的胸膛上,姿态亲昵。
室内一片宁静,只有窗外偶尔传来的几声鸟鸣。就在这时,床头柜上那部最新款的翻盖手机突然打破了这份宁静,“~铃~铃~铃~”地急促响了起来,屏幕在昏暗光线下闪烁。
沈浪被铃声惊醒,眉头微蹙。他先小心翼翼地侧身,将趴在他右胸上的志玲姐姐轻轻推开些许。
志玲姐姐不满地哼唧了一声,并未完全醒来,只是翻了个身,沈浪这才伸出手,摸索着拿起那部仍在震响的手机。
他半眯着眼,就着屏幕的光亮看清了来电号码,随即按下接听键,声音带着刚睡醒的沙哑,却依旧沉稳:“喂,倪工?这么早,有什么事情吗?”
听筒里立刻传来倪光南熟悉而略显急切的声音:“沈总,打扰您休息了。是这样,我今天这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