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1 / 2)

加入书签

三天后,早上6点40分,已经过了国庆长假,清晨气温很低。

寒风中,带队的朱主任站在打开车门的大巴旁,呵着气等人。

外派人员三三两两地来了,他们来自全市各个医院各个科室,大部分业务骨干。少数是刚拿到规培证的年轻医生,都业务极出色的。

林怡带着简单行李来到朱主任面前:“报到。”

“小怡,你也去啊。我以为你不会来呢。”

“我没有理由不来嘛。”

简单两句,林怡提起行李就上车。

上了车也不多话,闭上眼睛呼呼大睡。

两个半小时的高铁,把他们送到两省交界的宁乡。这里有全粤省最广袤辽阔的竹林,被称为“竹子之乡”“武术之乡”。在80多年前,这里的大山中还活跃着不少游击队,是著名的红色根据地。

当地县府卫计委的对接人接待了他们,吃第一顿饭的时候,习惯清城清淡口味的医生们就被辣加咸的宁乡口味折磨得不轻。

朱主任要了三碗白开水来洗青菜,直吐舌头:“好辣好辣,你怎么受得了的?”

林怡若无其事夹了一块小炒肉送进嘴巴:“我在沙市实习了一年,那边的菜比这儿还重油呢。”

众人纷纷献上膝盖。

医疗支援不同别的“三支一扶”或大学生村官项目,面对各种未知的疑难杂症需要专家会诊,支援队集中安排在宁乡县医院,不定期下乡巡诊,节假日义诊。

此外还两个人一组,每星期三次到sp; 林怡被分到一个叫“罗村”的地方,她毫无怨言,默默服从分配。第一次下乡,各个街道办事处和镇府都会安排人来接他们,同事们也都这样办的。

她收拾了一些书,捧着一包咖啡,有点犯愁。

“小怡你在发什么呆?”同科室的小曾医生经过,问。

林怡说:“我不知道带不带这个过去好。”

她习惯每天早晨一杯咖啡,这个习惯好多年了。

小曾医生说:“带就带呗,都什么年代了。”

“我怕人家说我矫情。”

“咦?我以为你是我行我素的个性女人呢。”

林怡轻啐:“我才不是。”

她确实不是那种潇洒女人,不然也不会逃到这穷乡僻壤来。

宁愿肉体吃苦,不想心灵遭重创。

她要逃离傅博。

外面有人催促,林怡把咖啡装进背囊中。她走出门去,只见一辆车牌号码NX2008的福特七座车停在门口,车窗落下,露出司机的脸。

车里车外的人一起怔住了。

“苏为民?”

“林怡?”

他乡遇故知,两人都是又惊又喜。

见他们认识,别人识趣地乖乖把副驾驶座让给林怡。林怡问:“你不是在湘雅医院的吗?怎么跑到这儿来了?”

“我在这里已经三年了,之前让你和我一起来,你不来。瞧,现在终于还是来了吧?”

三年前苏为民曾经邀请林怡一起下乡,那时候林怡拒绝了。

没想到,该遇到的还是会遇到。

她想了又想,当中诸多巧合,不由得“噗嗤”笑出声来:“是啊。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

苏为民不是医生,他参加的是对点扶贫项目,直接驻在罗村。

他又黑又瘦,身上气质也变了,林怡不敢想象这三年他吃了多少苦。

罗村卫生院就在罗村村委隔壁,是一间平房。白墙黑瓦,方方正正,门前一棵一人合抱粗的枇杷树。

苏为民说:“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