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项燕归楚4(1 / 2)

加入书签

周巡从未在他面前炫耀秦国的武力,反而时常提着一壶酒,与他相对而坐。当时周巡铺开了一幅简陋却极其宏大的地图,地图上用墨线勾勒出中原的疆域,而在中原之外,更有大片从未被标注过的土地与海洋。

“项将军,你看,”周巡的手指划过地图上那片广阔的蓝色区域,语气中带着几分向往,“世人皆以为,中原便是天下的全部,却不知这世界之大,远超你我所见。往东,越过这片东海,有浩瀚无垠的沃土,那里的稻米可一年三熟,百姓不用再为温饱发愁;往南,穿过这片丛林,有香料堆积如山的岛屿,一块香料便能换十石粮食;往西,还有能产出黄金的山脉,能驯养千里马的草原……”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项燕脸上,缓缓道:“我们同属华夏衣冠,皆为炎黄子孙,何以总要在这中原方寸之地争得你死我活,让百姓流离失所,让白骨露于野?为何不将目光投向海外?那里有更广阔的土地,更肥沃的土壤,更富庶的国度!项将军一生征战,难道就不好奇,不想去亲眼看看那海外究竟是何等天地吗?”

“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周巡最后的话语,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惋惜,“将军乃当世豪杰,奈何固守一隅,困于这楚地的纷争之中……”

当时,他勃然变色,猛地拍案而起,厉声斥责周巡胡言乱语,意图动摇他的忠心。周巡只是淡淡一笑,并未争辩,起身离去时,只留下一句“将军可自行斟酌”。

可如今回想起来,那片广阔海洋与无垠土地的影像,却如同烙印般刻在了他的脑海里。连同他在秦国亲眼所见的一切——咸阳城内百姓脸上的安定笑容,军营中秦军将士严明的纪律与昂扬的斗志,工坊里日夜运转的水车与机床,学府中寒门子弟朗朗的读书声……那蓬勃的生机,严明的律法,日新月异的变化,都如一颗生命力顽强的种子,在他心底悄然扎根、发芽。

对比之下,郢都王宫里的猜忌与怒火,朝堂上无休止的派系倾轧,面对粮荒初现时,官员们相互推诿、应对迟缓的无能,还有街头百姓那一张张愁苦的面容……两相对比,高下立判。

项燕抬头望向楚国灰蒙蒙的天空,雪花落在他的发间,瞬间便融化成水。他张了张嘴,最终只发出一声长长的、无声的叹息。那三座城池与千万黄金换回的,似乎不仅是他的人,还有一份沉甸甸的、对家国前途的迷茫与忧虑。

那根刺,已然深种在他的心底,正悄然搅动着这位楚国支柱的内心,让他第一次对自己坚守了一辈子的忠诚与信念,产生了细微却无法忽视的动摇。

接下来的几个月,对项燕而言,是一段漫长而煎熬的岁月。

他虽仍顶着上将军的头衔,但朝堂之上的冷遇与军营之中的疏离,如无形的寒冰,将他逐渐冻结。那些或明或暗的排挤,他并非毫无知觉,只是硬生生将屈辱与愤懑咽下,维持着表面上的沉稳与刚毅。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郢都的街巷坊间,流言如同瘟疫般悄然蔓延,愈演愈烈。最初还只是窃窃私语,质疑他为何能从那戒备森严的秦宫安然返回,后来便演变成绘声绘色的传闻。

“听闻项将军在秦国备受礼遇,那秦国公主还亲自与他密谈……”

“三座城池,千万黄金,这代价也太巧了,莫非是早就谈好的价钱?”

“项氏一族……怕不是心向秦国了吧?”

这些恶意的揣测如同毒矢,穿透重重宫墙与府邸,最终也传到了项燕的耳中,更刺痛了他的家人。

最让他心寒的是,连他年幼的儿子项襄,看他的眼神也变了。曾经那双清澈眸子里毫不掩饰的崇拜与依恋,如今蒙上了一层困惑与疏远。

有一次,项襄甚至攥着小拳头,仰头质问他:“父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