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2章 归墟迷途(57)(4 / 9)

加入书签

时守脉人?”卓青立刻翻出《九州地脉考》的补编,那是她之前从沉城盐工墓带出的孤本,里面果然有记载:“唐开元间,西域守脉人安延,守月牙绿洲沙井,阻突厥乱兵掘地脉,战死祭台,百姓立‘安公祠’,岁以霜降祭之。后祠毁于沙暴,祭典渐忘,延之执念未散,或化浊影扰祭。”

水婆握着水心镜,镜光映出月牙绿洲的景象:祭台的残碑上爬满黑霜,沙井的水泛着墨色,个半透明的人影在碑旁徘徊,身着唐时戍卒服,手里握着断了的木杖——正是安延的浊影。“浊影因‘被遗忘’而生执念,”水婆沉声道,“霜降祭本是安抚他的祭典,一旦中断,他的执念会引动浊气,顺着西域地脉蔓延,之前修复的岷山地脉节点也会受影响。”

众人立刻准备启程,这次多了两个新面孔——阿依古的侄女阿娜,背着白驼族的“沙母经卷”,眼神里满是紧张却透着坚定;李老道的徒弟青禾,拎着岷山的“松脂朱砂匣”,是来帮着准备祭典道具的。“阿姑说,守护地脉不是一代人的事,”阿娜摸着经卷,“我得学着像她一样,守住月牙绿洲。”

渔船先往岷山接青禾,再转道西域。青禾在路上翻出李老道给的“霜降祭札记”,上面记着祭典需备三样道具:“霜魂灯”(灯芯用霜降前胡杨根,灯油混寒泉露与沙阳玉粉)、“地脉五谷”(霜前麦、岷山粟、云梦稻、岭南黍、嵩山豆,取九州地脉之气)、“祭灵幡”(用安延当年的戍卒服碎片缝制,需沾守脉人血以认主)。

“戍卒服碎片在哪?”沈砚问。阿娜从经卷里取出块褪色的褐布:“阿姑在安公祠遗址找到的,说这是安延衣襟的碎片,一直藏在沙母经卷里。”卓青用桃木剑挑着布片,上面还能看到细密的针脚,是当年缝补的痕迹,布角沾着点淡红,像是陈旧的血迹。

抵达月牙绿洲时,霜降的风更紧了,沙地上结着层薄霜,踩上去“咯吱”响。安公祠的遗址在绿洲边缘,只剩下半截残碑,碑上刻着“安公守脉”四个字,被黑霜盖了大半。阿娜指着碑旁的沙井:“之前沙井的水是甜的,现在喝着发苦,沙阳玉也变得暗沉了。”

小鲛人跳进沙井,浊海珠的蓝光映出井底的沙阳玉——原本淡绿的玉体上爬满黑纹,像蛛网似的缠着浊气。安延的浊影突然从碑后飘出,手里的断杖指向阿娜,像是在质问为何忘了祭典,身影变得愈发凝实,周围的黑霜开始往众人脚边爬。

“别动手!他只是执念未散!”沈砚拦住要举青铜箭的苏晚娘,“我们得先完成祭典,让他知道,他的守护没有被遗忘。”众人立刻分工:

苏晚娘和水婆负责做霜魂灯:苏晚娘去绿洲深处砍霜前胡杨,树干里还带着湿气,劈开后有淡香;水婆用灵泉打寒泉露,混着沙阳玉磨的粉,煮成灯油。青禾帮忙剥胡杨根,根须洁白,带着霜气,是最好的灯芯。

卓青和阿吉准备地脉五谷:阿吉从流沙脉带来霜前麦,颗粒饱满;青禾掏出岷山粟,泛着金黄;之前渔民们从云梦泽带的稻、岭南瘴地带的黍、嵩山带的豆还剩些,正好凑齐五谷,卓青用红布将五谷包成五个小包,系在祭灵幡上。

沈砚和阿娜缝制祭灵幡:阿娜拿出沙母经卷里的丝线,是白驼族特制的羊毛线,防潮耐沙;沈砚用青铜箭的尖端刺破指尖,将血滴在戍卒服碎片上,布片瞬间泛起淡红的光,像是唤醒了沉睡的阳气。

祭台搭在残碑前,用胡杨木架成三尺高的台子,霜魂灯放在中央,地脉五谷摆在四周,祭灵幡挂在灯旁,被风一吹“哗啦”响。安延的浊影飘在祭台旁,断杖不再指向众人,而是盯着祭灵幡,身影微微晃动,像是在回忆当年的场景。

“该祭典了!”阿娜深吸一口气,翻开沙母经卷,念起上面记载的霜降祭文,是用古西域文写的,声音清亮,穿透风沙:“安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