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1章 天墓无极(136)(3 / 9)
筑,证明了古代文明的水下施工技术;在北冰洋的冰盖下,找到了被冻结的海脉节点,为研究全球气候变迁提供了重要依据。
随着全球神脉-海脉系统的研究不断深入,人类逐渐掌握了调节地质能量的方法,地震、海啸、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大幅降低,全球生态环境得到显着改善。昆仑文明的科技成果,正在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冷锋站在昆仑山脉的神宫遗址前,手中拿着全球海脉分布图,看着远处的雪山和蓝天,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从最初的守陵者小队,到如今的全球保护联盟核心,他们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终于实现了守护文明、造福人类的目标。
此时,通讯兵走来,递过一份新的检测报告:“冷队,总部传来消息,在南极大陆的冰盖下发现了异常的能量波动,与海脉节点的能量特征相似,推测是一处未被发现的海脉节点,可能藏着昆仑文明的终极秘密。”
冷锋接过报告,看着上面的能量数据和卫星图像,眼中闪过期待的光芒。新的征程已经开启,他们将向着南极大陆进发,去探索昆仑文明最后的秘密,为人类的未来书写新的篇章。
南极大陆的冰盖在阳光下泛着刺眼的白光,“雪龙2号”科考船破开浮冰,缓缓停靠在普里兹湾的临时锚地。甲板上,冷锋穿着厚重的极地防寒服,手中的卫星地图标注着南极冰盖下的异常能量区域——距离锚地约八十公里的伊丽莎白公主地冰盖,那里的冰层厚度超过两千米,地质雷达显示冰盖下方存在一个巨大的空腔,能量波动与黑礁岛的海脉节点完全一致。
“冷队,南极的极夜还有一周就要来临,我们必须在极夜前完成初步勘察,否则极夜期间的暴风雪和低温会让所有设备失效。”科考船船长拿着气象报告走来,语气中带着担忧,“未来三天是窗口期,之后会有持续的暴风雪,风速可能达到每秒四十米。”
冷锋点点头,对着队员们下达命令:“赵雷,你带领雪地摩托小队,携带轻便式地质雷达和破冰设备,明天一早出发前往能量区域,确认空腔的具体位置和冰层结构;李锐,你负责在锚地搭建临时基地,建立通讯中继站,确保与雪地摩托小队的信号畅通;张岚和李教授,整理海脉节点的资料,结合南极的地质特征,预判可能存在的机关和危险;陈曦,调试无人机和冰下机器人,为冰盖探测做好准备。”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赵雷带领五名队员乘坐三辆雪地摩托,朝着能量区域出发。雪地摩托在冰盖上疾驰,扬起的雪雾在身后形成长长的白色轨迹。南极的低温达到零下四十摄氏度,防寒服内的加热系统全力运转,才能勉强维持体温,队员们的呼吸在头盔内凝结成霜,视线时不时被冰盖表面的反光干扰。
行驶到中途时,天空突然阴沉下来,雪花开始飘落,风速逐渐增大。“冷队,我们遇到了小规模暴风雪,能见度不足十米,请求暂时停靠等待天气好转。”赵雷对着对讲机大喊,声音在风雪中断断续续。
冷锋立刻回复:“同意停靠,寻找避风的冰丘,检查设备状态,等待暴风雪减弱。”
队员们很快找到一处低矮的冰丘,将雪地摩托停在背风处,打开应急帐篷,躲在帐篷内躲避风雪。暴风雪持续了约两小时,待风雪减弱后,队员们继续出发,终于在傍晚时分抵达能量区域。
赵雷立刻架设地质雷达,开始对冰盖进行扫描。屏幕上显示的图像清晰地呈现出冰盖下的空腔——空腔呈椭圆形,长约五十米,宽约三十米,位于冰层下方两千两百米处,空腔中央有一个圆形的能量源,正是海脉节点的核心。“冷队,我们找到了空腔的位置,能量源稳定,没有发现异常。”
冷锋接到汇报后,立刻带领核心小队乘坐直升机前往能量区域。直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