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8章 天墓无极(53)(4 / 10)
“老邮票鉴定专场”,邀请张先生带着老邮票出镜,给网友们科普民国邮票的历史和鉴定方法。直播间里的热度很高,不少网友发来自己收藏的邮票照片,请陈砚鉴定,还有人分享了自己和邮票的故事。
一个叫“邮票爱好者老李”的网友连麦时,拿着一张“大龙邮票”,激动地说:“这是我爷爷传给我的,当年他是邮局的员工,收藏了不少老邮票。听砚哥讲了这么多,我才知道这些邮票不仅值钱,还藏着这么多历史,以后我要好好给我孙子讲这些故事。”
陈砚看着屏幕里的老李,心里满是感慨:“其实我们做鉴宝直播,不仅仅是鉴定物件的真假和价值,更重要的是传递一种文化传承的意识。每一件老物件都是一段历史的缩影,每一个收藏故事都是一份情感的寄托,把这些故事讲下去,把这些物件传下去,就是对华夏文明最好的守护。”
直播结束后,陈砚收到了老杨的微信:“保定的赵叔说,最近有个老玩家要出一批民国时期的翡翠首饰,有簪子、耳环,还有手镯,你要不要去看看?说不定能找到跟张奶奶镯子配套的物件。”
陈砚眼睛一亮,立刻回复:“要去!明天就出发!咱们顺便在直播里带网友看看民国翡翠首饰的工艺,让大家了解更多老翡翠的知识。”
他看着工作室博古架上的张奶奶送的锦旗,又看了看桌上的老邮票,心里充满了期待——他知道,鉴宝的旅程还在继续,未来还会遇到更多有故事的老物件,更多热爱收藏的人,而他会一直带着这份热爱和责任,把文化传承的故事讲下去,让更多人感受到华夏文明的魅力。
第二天清晨六点,陈砚就背着装满鉴定工具的双肩包出了门。按照约定,他要和老杨在保定火车站汇合,一起去赵叔那里看那批民国翡翠首饰。路上,他打开手机支架,镜头对准窗外渐渐亮起的天色,直播间里很快聚集了两千多早起的网友。
“各位早,现在正往保定赶,今天要去看一批民国翡翠首饰,有簪子、耳环还有手镯,听赵叔说可能是一套。咱们路上先聊聊民国翡翠的特点,比如工艺上,民国时期的翡翠首饰大多是银鎏金镶嵌,纹饰喜欢用‘福寿’‘缠枝莲’这些吉祥图案,而且因为当时的工艺限制,手工錾刻的痕迹会很明显,没有现代机器那么规整。”陈砚一边说,一边从包里拿出之前张奶奶的翡翠镯照片,“比如张奶奶那只镯子,内侧的蝙蝠纹就是手工雕的,翅膀的线条有细微的起伏,这就是老工艺的特点。”
弹幕里立刻热闹起来。
“民国翡翠!听起来就很有味道!”
“银鎏金是什么意思啊?是银上面镀金吗?”
“砚哥,今天能看到全套首饰吗?好期待!”
“银鎏金就是在银器表面镀一层薄金,比纯金便宜,又有金的质感,是民国时期很流行的工艺。”陈砚解释道,“一会儿看到实物,我给大家演示怎么区分银鎏金和纯金,比如重量,银鎏金比纯金轻,还有氧化后的颜色,老银鎏金氧化后会变成暗黄色,纯金则是亮黄色。”
两个小时后,陈砚在火车站见到了老杨。老杨穿着一件深蓝色的夹克,手里拎着一个黑色的手提箱,里面装着几件他珍藏的民国银器,笑着说:“早啊砚哥,赵叔刚才发微信,说那批首饰的原主人后人也会去,想听听咱们的鉴定意见,别让东西卖亏了。”
“原主人后人也在?那正好,能多了解点首饰的故事。”陈砚眼睛一亮,他最喜欢听老物件背后的故事,这些故事往往比物件本身更有价值。
两人打车直奔赵叔的“老翡翠行”,刚到门口,就看到一个穿着素色旗袍的老太太站在门口,手里拄着一根雕花拐杖,头发梳得整整齐齐,一看就是个讲究人。赵叔正陪着她说话,见到陈砚和老杨,连忙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