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0章 天墓无极(55)(5 / 8)

加入书签

市场价能到一千以上。”

张老师松了口气:“太好了!我收藏这些邮票十年了,一直担心有仿品,今天终于放心了。林老师,能不能再教教我怎么保存邮票?”

“保存邮票有三个要点,”林舟对着镜头讲解,“第一,用专用的塑料护邮袋,别用普通塑料袋,会粘连邮票;第二,放在干燥的地方,温度控制在15-25度,湿度50%左右,避免阳光直射,会褪色;第三,拿邮票时戴手套,别用手直接碰,手上的油脂会污染邮票。”

弹幕里有人发私信,说家里有幅老画,想让林舟帮忙看看。林舟回复说可以明天带过来,直播时一起鉴定。

送走张老师和老周,林舟继续直播,解答网友关于邮票和座钟的问题。有个网友问:“林哥,怎么区分民国‘帆船票’的不同版本?”

“民国‘帆船票’分三个版本,”林舟拿出手机,翻开提前准备好的图片,“第一版是民国元年发行的,帆船是‘三桅船’,颜色偏蓝;第二版是民国三年发行的,帆船是‘二桅船’,颜色偏绿;第三版是民国五年发行的,帆船是‘单桅船’,颜色偏黄。另外,票面上的‘国币’金额也不一样,第一版是‘壹分’‘贰分’,第二版是‘伍分’‘壹角’,第三版是‘贰角’‘伍角’,通过这些细节就能区分。”

直播到五点,进来个老太太,手里抱着个卷轴,颤巍巍地说:“小伙子,能帮我看看这画吗?是我老伴年轻时买的,他走了,我想知道值不值钱,要是值钱就卖了,给孙子交学费。”

林舟扶老太太坐下,慢慢展开卷轴,是幅山水画,落款是“丙午年秋,仿石涛笔意”,印章是“青山居士”。“各位看这幅画,”林舟把镜头转向画卷,“先看纸张,是民国时期的‘宣纸’,颜色偏黄,有自然的老化黄斑,不是人工染的——人工染的黄斑颜色均匀,自然老化的黄斑不均匀,有的地方深有的地方浅。再看笔墨,仿石涛的‘逸笔草草’,但笔触太细腻,没有石涛的粗犷感,是民国晚期的仿品,不是真迹。”

他又看了看装裱:“装裱是‘机器装裱’,民国时期的手工装裱,绫子的纹路是手工织的,有轻微的不规则;机器装裱的绫子纹路特别规整,而且胶水痕迹明显。这幅画是民国晚期的仿品,市场价大概在两千左右,虽然不是真迹,但有一定的收藏价值,要是老太太不想卖,留着做纪念也很好。”

老太太叹了口气:“我还以为能卖个好价钱,给孙子交学费呢。”

“老太太,别灰心,”林舟安慰道,“这幅画虽然不是真迹,但保存完好,以后说不定还会升值。要是您实在想卖,我可以帮您联系靠谱的买家,保证不坑您。”

老太太点点头:“那就麻烦你了,小伙子,你是个实在人。”

送走老太太,林舟看了看时间,已经六点多了,弹幕里还有人在问画的鉴别技巧。“今天直播差不多到这了,”林舟对着镜头,“明天咱们鉴定网友带来的老画,还要讲老家具的鉴别——老周说乡下有个老人,家里有套民国红木桌椅,咱们一起去看看,现场教大家怎么鉴定老红木。记得点赞关注,明天下午两点,咱们不见不散!”

关掉直播,林舟整理好桌上的邮票和座钟,给小李发了条微信,告诉他座钟没问题,已经清理好机油,可以过来取了。然后他又拿出那幅老太太的山水画,仔细看了看,在笔记本上记下特征,准备明天联系买家。

晚上,林舟收到老周的微信,发来了几张民国红木桌椅的照片,还有地址:“明天一早出发,老人说桌椅是民国二十年买的,一直放在阁楼上,没怎么用。”林舟回复:“好,明天七点在村口见,我带好鉴定工具。”

他拿出《民国红木家具图鉴》,翻到红木桌椅的章节,重点看鉴别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